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4 17:37:00的发言: 1、我所批判的至少是萨缪尔森的边际效用理论,而不是本人创造的;
2、在生存必需品之间,不存在偏好问题,如饮用水与空气你都得选择,并且要足够的量,这其中没有偏好次序;
3、生存必需品与奢侈品之间的选择,生存必需品优先,再多的奢侈品也无法改变其优先次序;
4、生存必需品无法得到满足时,奢侈品的“边际替代率”不存在。
如果你是指“西经”的“偏好”,不能说“两个必需品之间”和“必需品与奢侈品之间”,因为这个涵义的偏好指的是两种物品的一定数量组合之间,更“偏好”哪一种组合。这种偏好不仅仅有种类间的“嗜好”,还包括了对数量的“喜好”。饮用水与空气的组合如:1升空气与2公斤水;2升空气与3公斤水;对于这两种组合,一个消费者是会有“偏好”的。比如,假设他一小时要用100升空气和3公斤水。那么消费者一定会偏好第二种组合。于是就效用排序讲,第二种组合就排在第一种组合的前面。
如果你的偏好仅仅指种类间的“嗜好”,那么同样是必需品,对于不同的消费者也有不同的嗜好。比如有人生理上更能耐住少水状态但却需要大量空气,这时就显得更为“嗜好”空气;有人则相反。作为对比,我以为,让不同的消费者尽情消费空气与水,都达到餍足量,这样两个餍足量之间会呈现一个比例,这个比例是因人而易的,这个比例就反映了这个人对两种物品的品种上的偏好。
同样的,餍足消费必须品与奢侈品,也可以得到这两种物品的品类偏好。
西经的偏好是一个包括品种和数量消费倾向的概念,西经不去特别地研究品类偏好,只从那个综合的偏好出发研究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而我个人认为,将品类偏好与数量偏好分开研究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