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7-1-16 18:43: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17:03:00的发言:你如果要说这是一种函数也可以。问题是这种函数是“多对一”同时又是“一对多”。那么你如何从这种函数来推导需求曲线,而得出价格?

您不会不懂函数吧?函数是“多对一映射”有什么不正常吗?

利用效用函数得到“需求曲线”(严格讲是“需求函数”),可以;但得到“价格”,则要分清问题。

需求函数以价格与收入为自变量,有需求函数的人一定是价格接受者,而非价格决定者。能够影响价格的人没有供给或需求曲线。

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u(x),给定价格向量p与收入y,maxu(x) s.t. p'x=y,最优解x将是p与y的函数,x(p,y)即(Marshall)需求函数。

当然,上述规划不一定始终有最优解,经济学就要讨论什么条件下才有最优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8:45:00

至于“供求决定价格”这种含混的说法,已经在别的版讨论多遍了。

(另补一句和许多人说过的,论坛并不是教学的地方,论坛也不能代替认真读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8:50: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17:00:00的发言:事实上我一定要消费到那么多量。如果有人勒住我的脖子不让我“消费”到那些量,我会把他干掉。因为我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另:我只认为对于奢侈品来说,“偏好”是内生的。而对于生存必需品来说,无所谓内生不内生,因为根本就没有“偏好”这个问题。

“你会把它干掉”,说得多么好啊。你一定可以把他干掉吗?

如果那个人还有“一定不让你干掉”的想法呢?他一定不能被你干掉吗?

看来你俩必须较量一番。而不管你俩谁能赢,你与他各有的那种偏好关系与你俩较量的能力是两码事。

你的这些话表示,你显然还是分不清“偏好”与“消费得到”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00: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17:07:00的发言:我所说的结论是指: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偏好理论中,只有“次序”,没有“强度”。

如果你想引用“强度偏好理论”,可以,但请不要说这是“西方经济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20:00

再稍微详细说几句(更详细的你可以去看书,毕竟论坛并不能代替读书。论坛上谁有没有精力与必要一一为你讲解每个概念。当然,微观版上已经有许多相关概念的讨论了,你有空不妨看看)。

为了表达上的严谨与简洁,经济学的确牺牲了细节。但这种细节的忽略是以严谨与简洁互为tradeoff的。

任何理论都是一种抽象而已,任何理论都要牺牲细节。谁能在细节与严谨上双丰富,谁就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让效用函数更利于分析(在不失严谨性的前提下),经济学又对偏好提出了其他公理性的性质,如连续性、局部非饱和性(甚至单调性)、凸性等。在诸公理条件下,将得到连续的、“表现良好的”效用函数(比如凸偏好对应拟凹效用函数,局部非饱和性对应无差异曲线“无厚度”)。

凸预算空间、凸偏好条件下,消费者优化问题的解成为凸规划的内点解。(楼主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局部非饱和性保证消费者最优解在预算线上而不是在预算空间内部实现)

(当然,读到这里又可能有许多人耐不住要抨击“连续性假设”并要做颠覆性创新了——连自然科学中的“量子力学”都要承认“自然有最小可能的飞跃”,经济学凭何在这里大言不惭地谈“连续商品”、“连续效用”?其实这些人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为什么如此“浅显”的错误当初那些人就是看不到而偏偏让他们在此时此地看到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35:00

再举二个小例子。

(1斤)鱼,你所欲也;(1斤)熊掌,亦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你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斤)鱼,你所欲也;(1斤)牛肉,亦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你舍鱼而取牛肉者也。

(1斤)鱼,你所欲也;半斤熊掌+半斤牛肉,亦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你舍鱼而取牛肉+熊掌者也。

如果你有这样的偏好关系,你拥有的偏好可能就是凸偏好(之所以只说“可能”,因为上面毕竟不是定义,只是例子。自然语言就有这方面的缺陷。严格的定义要用到“凸组合”的概念)

(无论你已经处于何种状态)如果你总觉得当前的状态不是“最好”,总有比当前状态更好的状态,你的偏好可能就是“局部非饱和的”。打个比方,即使登上珠穆琅玛峰,你也觉得“这山望着那山高”,你就可能具有“局部非饱和偏好”。(同上面一样,自然语言表达精确定义时有很大困难,严格的定义要用到“邻域”的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38: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18:43:00的发言:

您不会不懂函数吧?函数是“多对一映射”有什么不正常吗?

利用效用函数得到“需求曲线”(严格讲是“需求函数”),可以;但得到“价格”,则要分清问题。

需求函数以价格与收入为自变量,有需求函数的人一定是价格接受者,而非价格决定者。能够影响价格的人没有供给或需求曲线。

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u(x),给定价格向量p与收入y,maxu(x) s.t. p'x=y,最优解x将是p与y的函数,x(p,y)即(Marshall)需求函数。

当然,上述规划不一定始终有最优解,经济学就要讨论什么条件下才有最优解。

1、对不起是多对多映射,而不是多对一。

2、如果只讲函数,而不去探寻函数背后的意义,那是计量经济学的范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40: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19:38:00的发言:

1、对不起是多对多映射,而不是多对一。

2、如果只讲函数,而不去探寻函数背后的意义,那是计量经济学的范畴。

看来你对“计量经济学”也有误解啊。你听哪个人说计量经济学不探寻“函数背后的意义”?(不懂可不要造谣啊)

如何是多对多映射?我倒想瞧瞧。

不同的自变量(几斤水、几升空气)都对应相同的一个数值(即效用函数值),成了多对多映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45:00

说句不中听的。如果在此之前你连我说的(我说的,根本谈不上造诣,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这些尚未清楚,那么1楼的讨论就是缺乏可信性的。

如果有人不懂你的理论而评价你的理论,你是否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47: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19:38:00的发言:…如果只讲函数,而不去探寻函数背后的意义,那是计量经济学的范畴。

你能说出“计量经济学”常用的几个概念吗?能说一两个就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4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18:50:00的发言:

“你会把它干掉”,说得多么好啊。你一定可以把他干掉吗?

如果那个人还有“一定不让你干掉”的想法呢?他一定不能被你干掉吗?

看来你俩必须较量一番。而不管你俩谁能赢,你与他各有的那种偏好关系与你俩较量的能力是两码事。

你的这些话表示,你显然还是分不清“偏好”与“消费得到”的关系。

没办法,不干掉的话,就自己死吧。多数战争就是这么引起的。

据我所知,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的,战争也是一种选择,并且在人类社会中经常发生。请不要忽视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

关于偏好这个概念在我认为是因为人们对于奢侈品的认识再推广到所有的产品上。之所以这样,其原因大概是建立这些理论的人都是富人,老是想着消费这个好还是消费那个好。效用论不过是富人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5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19:00:00的发言:

偏好理论中,只有“次序”,没有“强度”。

如果你想引用“强度偏好理论”,可以,但请不要说这是“西方经济学”的。

强度只是通俗的说话,请不要咬文嚼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5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19:20:00的发言:

再稍微详细说几句(更详细的你可以去看书,毕竟论坛并不能代替读书。论坛上谁有没有精力与必要一一为你讲解每个概念。当然,微观版上已经有许多相关概念的讨论了,你有空不妨看看)。

为了表达上的严谨与简洁,经济学的确牺牲了细节。但这种细节的忽略是以严谨与简洁互为tradeoff的。

任何理论都是一种抽象而已,任何理论都要牺牲细节。谁能在细节与严谨上双丰富,谁就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让效用函数更利于分析(在不失严谨性的前提下),经济学又对偏好提出了其他公理性的性质,如连续性、局部非饱和性(甚至单调性)、凸性等。在诸公理条件下,将得到连续的、“表现良好的”效用函数(比如凸偏好对应拟凹效用函数,局部非饱和性对应无差异曲线“无厚度”)。

凸预算空间、凸偏好条件下,消费者优化问题的解成为凸规划的内点解。(楼主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局部非饱和性保证消费者最优解在预算线上而不是在预算空间内部实现)

(当然,读到这里又可能有许多人耐不住要抨击“连续性假设”并要做颠覆性创新了——连自然科学中的“量子力学”都要承认“自然有最小可能的飞跃”,经济学凭何在这里大言不惭地谈“连续商品”、“连续效用”?其实这些人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为什么如此“浅显”的错误当初那些人就是看不到而偏偏让他们在此时此地看到了呢?)

大道至简,修正主义不会是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5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19:35:00的发言:

再举二个小例子。

(1斤)鱼,你所欲也;(1斤)熊掌,亦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你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斤)鱼,你所欲也;(1斤)牛肉,亦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你舍鱼而取牛肉者也。

(1斤)鱼,你所欲也;半斤熊掌+半斤牛肉,亦你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你舍鱼而取牛肉+熊掌者也。

如果你有这样的偏好关系,你拥有的偏好可能就是凸偏好(之所以只说“可能”,因为上面毕竟不是定义,只是例子。自然语言就有这方面的缺陷。严格的定义要用到“凸组合”的概念)

(无论你已经处于何种状态)如果你总觉得当前的状态不是“最好”,总有比当前状态更好的状态,你的偏好可能就是“局部非饱和的”。打个比方,即使登上珠穆琅玛峰,你也觉得“这山望着那山高”,你就可能具有“局部非饱和偏好”。(同上面一样,自然语言表达精确定义时有很大困难,严格的定义要用到“邻域”的概念)

这里所举的例子两个都是食品,其所含热量是相同的,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于本主题讨论是不合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20:0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19:40:00的发言:

如何是多对多映射?我倒想瞧瞧。

不同的自变量(几斤水、几升空气)都对应相同的一个数值(即效用函数值),成了多对多映射?

不同量的水可以分别对应于不同量的空气,不就多对多?

请问相同的一个数值(效用函数值)是哪来的?效用函数还没确定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20:03: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19:51:00的发言:强度只是通俗的说话,请不要咬文嚼字。

这下可以让大家明白许多理论是如何被“批判”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20:08: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20:01:00的发言:

不同量的水可以分别对应于不同量的空气,不就多对多?

请问相同的一个数值(效用函数值)是哪来的?效用函数还没确定呢!

让你入门看来是不可能的事了。

对于一个映射,如果你愿意将原象集里的元素进行“多对多”,连数学家也拿你没办法了。任何一个单值函数都可以像你这样“多对多”。

效用函数你随便赋值,这个效用函数是你随便定义的。只要这些值能区分次序就可以了,当然,一旦你对消费空间的某个元素对应了效用值,这个元素就始终对应这个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20:12: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19:57:00的发言:这里所举的例子两个都是食品,其所含热量是相同的,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于本主题讨论是不合适的。

所以,在这里与你做进一步讨论是不合适的。

无论你是不想、不愿还是不能懂,最后只说一句话:你批判的是“你想像中的”效用论。如果你再批判,请你指出定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20:1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20:08:00的发言:

让你入门看来是不可能的事了。

对于一个映射,如果你愿意将原象集里的元素进行“多对多”,连数学家也拿你没办法了。任何一个单值函数都可以像你这样“多对多”。

效用函数你随便赋值,这个效用函数是你随便定义的。只要这些值能区分次序就可以了,当然,一旦你对消费空间的某个元素对应了效用值,这个元素就始终对应这个值。

看来还是你没理解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所面对的问题是:函数值无法确定,因为这些值的次序根本就无法区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20:2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20:12:00的发言:

所以,在这里与你做进一步讨论是不合适的。

无论你是不想、不愿还是不能懂,最后只说一句话:你批判的是“你想像中的”效用论。如果你再批判,请你指出定语。

看来你连若言所说的品类这个概念都不理解。

许多食物是生存必需品时可以归为同类的,因为都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其差异在于美味部分,不同食物的色香味有差别,这是属于奢侈品部分了。

而我所说的是不同类的生存必需品之间,所饮用水与空气。所以我才说你举的例子不适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20:2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20:03:00的发言:

这下可以让大家明白许多理论是如何被“批判”的了。

把强度改成优先次序也是一样谬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4 20:51:02
空气连商品都不算,因为你不可能少呼吸一点而用于交换,所以这里不适用边际的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6 13:37:53
氧气的边际效用怎么是零噢
边际效用是指增加的一单位消费给自身带来的满足
我们日常所喝的水,短时间内,比如说一分钟内,边际效用递减
氧气的边际效用我觉得是不变
另外,氧气的边际成本可以看作是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