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759 3
2006-11-01

凯恩斯把货币需求分为三个部分:

1、交易需求 2、预防需求 3、投机需求。

疑问在于:第3个部分的需求,在债券和货币之间进行选择,如果利率上升,则增加债券的持有,减少货币的持有;如果利率下降,则减少债券的持有,增加货币的持有。因此,第3部分的投机性货币需求,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反向变化。这是他的结论。

但是,他所接触和探讨的是英国公债式的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并不偿还本金,就是说,不回购这种公债。

如果把第3部分中的货币转化成债券,那么当然购买债券的人的手中的投机性货币会减少,但是卖出债券的人的手中的货币会增加,如此,整个的第3部分的货币仍然是不变的。

这该如何解释?

或者说,央行发行的货币数量不变,有两部分用于了前面的两种需求,一部分用于了第三种需求,由于货币总量不变,那么货币在第三种需求上的总量也应当不变才对,可是凯恩斯认为是可变的,这是为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1 17:00:00

如果说,当债券的购买者是私人,而债券的发行人是政府,那么政府在得到了债券购买者的货币后,由于要按时支付其利息,就必须去投资,否则,不可能会无限支付其利息。

但是当政府把货币再次投资时,这些货币又会转化为第1部分的货币和第2部分的货币,因此扩大了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货币需求,而减少了第3部分的货币需求。

可是,货币总需求并没有发生变化。(社会上的货币总量仍然会是原来的数量,除非政府发行完债券,不再投资,而是保有货币,并且要持续、长久,无限时)。

因此,个人认为,凯恩斯对于三种货币用途的分类,可以理解认同,但是对于货币需求的变化,却没有从总循环过程来考虑,有些欠缺成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 10:15:00
首先,如果就纯粹的债权看,买如和卖出的总量一定为零,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里的债权并非纯粹意义的债券,而是把购买股票、债券和其他投资形式统统归为购买债券。因此,当利率高的时候,人们会减少现金持有量,购买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货币第三种需求减少。再者,从说法看,似乎是站在个人持有货币的角度讨论问题的。最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肯定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比如有的人认为利率高货币需求低,是因为高利率增加了人们的持有成本,产生了跨时期选择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1 08:53:00

回答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当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时,则债券价格较高,人们认为债券价格不会在上升,所以都试图卖出手中的债券,注意,是试图。也就是说在原有债券的价格下人们都愿意出售债券,这会导致人们压低债券价格出售,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这个利率上升过程一直持续到人们持有的货币,去除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后,剩下的货币恰好是出于投机动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的那个利率为止,也就是说,对整个经济来说,债券和货币的数量并没有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