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存在很多问题,常见的为人们所熟知的说法是:第一,官本位导致科研资源的低效率分配和不公平分配;第二,科研绩效评价错位导致的重论文轻技术创新;第三,学术良知的衰败导致的学术腐败与急功近利。根据我的体会我个人认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和科研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科研贵族化!科研贵族化表现如下:
第一,我国对外开放后完整产业链的阉割---即我国实业在开放后的产业结构的劳动密集化特点以及产业国际分工的加工装配化特点---导致我国的产学研的联系在国内的严重脱节;由于实业领域的自主研发与群众性技改的缺失,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就失去了应用导向以及肥沃的群众基础,这些象牙塔里的研究要么与国外对接、要么闭门造车,总之,就是一种学术圈子里自我循环的“贵族化科研”。
第二,我国科研政策忽视对民间科研或非正式科研的管理与扶持,科研资源过于集中在精英手上并导致太过悬殊的收入分配差距。根据作者昨天的博文的总结,大体说来民间科研或非正式科研具有具有实践性、自发性、发散性、兴趣驱动性、无目的性、个体体验性、广泛的群众基础性、成果形式多样性、表达语言生活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隐性化、科幻性以及随意性等等特点。
第三,实现科研知识的积累与共享的符号系统的日益贵族化。我认为,这个问题具有世界普遍性但我国可能更严重。世界的科研是朝着分工日益细化、符号日益脱离自然语言的方向进化,于是,科研成了各学科间彼此隔绝、老百姓望而生畏的各学科精英的孤岛游戏---也许这正是科研精英为了维护其垄断优势而有意或无意设置的高门槛吧。不说自然科学,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其语言组织也是日益生涩诘沮并日益专门化和抽象化。于是,科研成了一种精英的事业。我国的科研为什么尤其如此呢?这,大概是我国学术界更喜欢借以吓人、更需要借以忽悠领导、人的科学素养更低以及科研激励短平快使得科研人员不能实质创新就只好走语言的包装创新道路等多种中国特色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吧。
科研贵族化的后果是很严重的:第一,使得大量普通老百姓对科学产生新的迷信;第二,由于大量普通老百姓难以掌握科学语汇,其民间科研只能是哑巴“科研”,其“科研成果”难以显性化,其聪明才智难以与人共享,其科研很难得到科研精英控制的官方学术机构的认可和经费支持,缺乏群众基础的科研前途想必是悲观的---历史上雅利安人发展了高度文明的贵族化文字以及世袭的精英科研传统但最后毁于一旦、就是很好的历史教训;第三,精英科研将导致国家安全乃至地球人安全---如果国外或地球外的敌人灭绝了少数科研精英,那么国家的文明、地球的文明势必走向死胡同;第四,大量的民间科研成果的流逝是科研的巨大损失,正如自然留下的多样性的物种是科研的宝库一样,人类历史留下的多样性的语言文化也是科研的宝库。
综上段所述,我们举张科研的平民化发展。第一,大力推进科普工作;第二,资助各类具有大致分类但允许多学科交叉的网络平台的发展,以便鼓励各种创意、思想、体会以及工作经验总结在网上实现共享;第三,将博客、论坛上的追求真理的文章纳入官方对个人科研绩效的考核范围,鼓励人人参与科研、个个都追求真理;第四,开展科学语汇的提炼和评价工作,尽量实现科学语词的平民化表达,将实现多学科通约作为科学语汇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第五,充分重视小语种、“原始”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珍稀技能的保护、发掘,并且应该鼓励其自己的进化和发展;第六,鼓励科研精英与群众对话,鼓励多学科的交叉并哲学化和简约化;第七,更多的支持小发明,鼓励合理化建议,鼓励非专业的科研兴趣以及大胆的科学幻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