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1176 23
2011-09-01

老三届校友分会准备办一个“专家论坛”,请老三届校友中的专家学者讲解大家关注的大事、小事,被选中的第一位是初二五班校友、著名农业经济专家、南京农业大字教授钟甫宁。说起来,我认识他超过20年了,以往也有不少联系,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对国家农业方针政策的理解,主要也来自于同他的交往。谈起钟甫宁,初中的同学认识他的一定不少,但这位个子不高、穿着平常、性格温和、处事低调的学者身上蕴藏着的许多精彩故事可能就未必知道了。

了不起的知青生活

钟甫宁1968年最早一批下乡插队,在宝应子婴河公社平平淡淡地生活了9年半,直到1978年3月入学江苏农学院。但他这近十年的生活却又过得十分的不平常。因为有时间,他读了大量的书,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大海里尽情地汲取营养。他的舅舅是广西农大的教授,在舅舅的指导下,他自学了从西方的孟德尔、摩尔根到苏联的米丘林的生物学理论,还自学了植物学、植物栽培学等书籍,他学以致用,还像模像样地在生产队做起了农业科技员。不曾预料的是,这份努力也为他今后参加高考、选择人生事业准备了基础。除此之外,他想办法办到一张南京图书馆的借书证,几年中借阅了大量的图书,涉猎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科技等多个门类,他说,别人可能不相信,我在乡下全部读完了当时出版的23本马克思著作的单行本,在乡下的最后一两年,我认真读完了《资本论》的三大卷。所以他进大学后,他的政治经济学老师在课堂上说,我读的书没你多。在当时情况下,许多同学感到前程涉茫、心绪灰暗,钟甫宁却用他读过的书目交出了一份亮丽的人生成绩单。他的形象在我的心中高大起来,我是高三学生,《资本论》我大概是一册也读不完的。谈起读书的动力,钟甫宁说,其实也没什么,不是说“既来之,则安之”、“天生我材必有用”吗?有兴趣的书就去读,有用的事就去做,就是这样。从钟甫宁身上,我想起了“厚积薄发”这个成语。

命运常常捉弄人,钟甫宁读了许多书,独独没有读数、理、化。1977年恢复高考的事说了几个月,但当时的政策是面向知青中的高中生,初中生没门。直到高考前夕江苏省的政策有了松动,允许其他知青中在农村表现优秀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村科技员破例参加对应专业的高考。钟甫宁看到机会,找到县农业局,在“宝应县农业协作小组”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开具了介绍信,这样才报上了名。这时离高考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由于高中数学多数内容没有学过,钟甫宁找到一本1973年版的高中数学,用5天时间学完,又用1天时间复习语文、政治,最后1天全部过了一遍。就这样他走进了考场,通过初试又参加复试,最后被自己选择的志愿江苏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录取。事后知道,班上30名同学,包括12名老三届,他的成绩最高。

钟甫宁笑谈,后来他对学生说,我最辉煌的一件事就是高考,7天补完高中课程,还考了个高分。他说,现在回过头看,那不算什么,大概不到现在初中水平。即使这样,我还是感觉到一中的教学质量给我带来的益处。当时的张正予校长已经提倡自学、超前学、多动手。我和一些同学初二时已经自学了平面几何,以及初三的物理、化学,当时的实验室也对我们这些自学的同学开放,这些都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高考时的物理、化学还可应付,语文、政治由于看书多也不成问题。因此我始终对母校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我想,我也参加了78年高考,考得也不错,据说在全省名列前茅,但我们这些高二高三的同学参加这种水平的考试,考个高分也不算什么,倒是这批初一初二的同学经过自学取得好成绩,这才不容易,真的令人佩服!校友分会成立后对同学的情况熟悉了解以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学术上真正取得大成绩的,初中的同学不比高中的同学少。

政治风波后的归国“第一人”

江苏农学院的本科对钟甫宁是轻松而自由的,头痛的是英语,虽不至于从ABC开始,但也花去他不少时间,由于农学、经济学他都自学过,所以他能够自由地选择各种想读的书,可以深入地思考研究感兴趣的问题。1982年,经历10年浩劫后步入轨道的国家开始选拔出国留学生。经过严格的考试,钟甫宁被录取为教育部代培出国留学生。经过半年集中培训,并参加托福考试,他被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录取,攻读农业经济学。这所大学的农经学在加拿大排名第二三位。钟甫宁用一年时间读完硕士预科,86年取得硕士学位,89年取得博士学位。钟甫宁的几位导师治学严谨,学问扎实,对中国友好,其中有两位后来成为美国、加拿大重要的研究中国农业问题的专家。

攻读学位期间,钟甫宁努力勤奋、根基厚实、思路开阔的优势充分显示出来。读学位只需选18门课就可得到足够的学分,但他实际上修了33门课。他的硕士论文《中国的粮食生产和贸易》1988年在美国出版,在这本重要著作中,他第一次用作物播种结构来做农业区划分析,构建了新的农作物面积决策的数字模型,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钟甫宁留学生涯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同他在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学院)本科学习中的严格训练和扎实积累分不开。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金陵大学农学院,192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1936年起招收研究生,在全国都是最早。1929年到1933年,金大农学院院长博凯(赛珍珠的丈夫)领导了“中国土地利用调查”,入户调查4万农户,十分了不起,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农经问题的经典,对费孝通的乡村调查也起了示范作用。正是有着深厚学术渊源的南京农业大学培养了钟甫宁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思维缜密的学术习惯和研究能力。

留学期间,钟甫宁还担任过中国留学生联谊会主席、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工作,以及学校外国留学生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众多的社会活动也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

1989年6月2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钟甫宁已经购买了6月6日回国的机票。正在这时,北京发生了政治风波,仲甫宁在北京的亲戚反对他当时回国,他的几位导师也一再劝阻他,并提出,加拿大和美国都会有合适的机会,他的导师已经在美国伯克利当教授,他对钟甫宁一向极为欣赏。钟甫宁给使馆教育处人员打电话,征询能否回国,使馆人员当时对情况也不很了解。经过冷静思考,钟甫宁并未受各种消极因素影响,在国内局势稍有稳定后,于6月14日从加拿大飞回北京。在只有不到四分之一乘客的飞机里,钟甫宁心情急切而期盼,希望早一点踏上自己国家的土地。就这样,钟甫宁成为江苏省在政治风波后第一位回国的出国留学人员。他的事迹成了《新华日报》的头版头条,后来又上了《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这是我首次知道钟甫宁的名字。这次和他谈起来,钟甫宁说,我觉得这很平常,动乱那是短时间的事,肯定长不了。这是我的国家,有我的家庭,有我的妻儿,该回家时就回来了。也许他真的没想太多,对国家、家乡、亲人的爱早已渗透到他的血液中。

其实我知道,那场动乱以后几天就毅然回国,用实际行动为祖国母亲加油打气、宣誓效忠也是不容易的。那是国家的危难之机,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在外的留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少人迷茫忧心,也有个别人跟着别人泼污水,我们不去苛求其他人,但不能不对钟甫宁多一份尊重,多一份赞美。

全国农经管理领域的领军人

钟甫宁回到南京农业大学后担任了2年讲师、1年半副教授,即做了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当时农大最年轻的教授。2000年起,钟甫宁担任了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院长一职,2届6年,直到2006年卸任。

南京农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多年来始终排名全国第一,这是南京农大的响当当的拳头学科。钟甫宁学术成果丰富,许多研究课题对国家和省的决策起了重要作用。钟甫宁的博士研究生众多,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钟甫宁是有名的好人,从不为名利所累,优雅的学人风范令人称羡。钟甫宁现在担任中国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负责人,最近几年他又开始从事农业保险这一重要而崭新课题的研究。钟甫宁现在还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村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这个组负责全国农经管理学科的规范管理和评议审查等。懂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份量很重的头衔,是对钟甫宁的研究素养和学术威望的充分肯定。说他是全国农经管理领域的领军人毫不为过。

同钟甫宁聊天,话题丰富,受益颇多,如中国的粮食够不够吃,中国让出大豆市场是否合适,中国农业可能的危机除了耕地还有什么,中国政府的转基因政策是否正确,等等。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10年知青生活,奠定了钟甫宁一生一世孜孜不倦追求的事业的基础,也使他的血液中流淌着对农民那份深深的情,只要能为农村做点事他都不会放过。前不久,老三届论坛上孙宁生云南支教的消息,勾起了他同孙宁生曾是相邻的两个小学的大队长一起参加活动、后来两人又一起考上一中成为同学的回忆,为了帮老同学一把,他马上整理书籍,几天后就寄出50多公斤的书籍,后来校友会组织捐赠时,他又送来捐款。

写到这里,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钟甫宁那小小的个子、普通的外貌,走在街上一定不会引人关注,但他可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全国著名的专家,他身上的奋斗精神、爱国家爱人民的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代表了我们知识青年这一代人的本质特征。

钟甫宁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认为,就农业而言,中国政府领导人民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然而,中国十多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耕地和水资源等的严重束缚,我们的确很难,唯有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硬着头皮顶过这艰难的3、40年,让中国真正地强大起来,那时候才能说什么都难不住我们了。

一位学者说得好,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我们自信和钟甫宁一样。我们拥有光明,前方一片灿烂。

网址来源:http://www.xici.net/d144354919.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1 18:30:19
这也要审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0 16:18:16
钟甫宁,老院长,本科毕业时还和我们合了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1 22:31:05
久闻大名,非常敬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2 12:06:01
钟老师是一个正直而又博学的人,是一名真正的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4 23:16:30
高山仰止,静水流深!
LZ转发辛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