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04 4
2011-09-01
前不久因未进入中科院2011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而宣布从此再不候选院士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再发博文,向业内同行发出挑战:“在10年以后,看看有多少中国的院士超过饶毅在中国的科学工作。”正在国外的饶毅这次在博客中称,愿意提个“以身殉职”的竞赛建议,所谓“殉职”是指竞赛的失败者,已经定义是他自己,而“胜者”是那些现在和将来在中国做科学比自己好的人。
饶毅将竞赛的对象限定为主要在生命科学做探索性科学研究的院士,和自己年资相同或更年轻还有冲劲的,在1977年、1978年以后上大学,1991年以后获得博士学位,或1994年以后有独立课题组。“其他人有兴趣也可以自愿加入。”
竞赛内容是“从20年前的1992年开始,到2022年8月17日为止,共30年,只以在中国进行、以中国为第一地址发表的论文”,竞赛的标准是“在中国做的科学研究,是否针对重要和有意义的问题,其工作对本学科领域的贡献在世界上、在人类知识推进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饶毅表示,自己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让大家不如我,而是真心期盼很多人比我好。”他在博文中透露,自己从32岁以后就养成一个习惯:晚上和周末不上班,还看专业以外书籍和写杂文。因此“和我竞赛不是很难”,“中青年院士(和其他自愿参加竞赛者)肯定容易超过我。”
在这篇最新博文中,饶毅再次批评了某些“院士”的做法:一是有些人做科研的目的就是做院士,所以一旦当选院士,就积极做其他事情;二是这些人给学生树立不良榜样,有些学生也决心步其后尘、走入歧途,影响中国科学今后的发展方向;三是这些人不积极做科学,并非没有资源,而是在资源比较多和权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不积极做科学,给国家的科研投资带来较大的浪费;四是从普遍情况来说,中国目前科学水平还不是很高,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只做到国际上比较好的大学的副教授,就在当选院士后离开了科研一线,等于对中国科学釜底抽薪,使中国科学的高度被“封顶”或“腰斩”,为此他呼吁“国际副教授水平做中国院士而荣休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北京晚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1 19:18:40
中国就该多点这种学者,   院士 不比学术科研  那该比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 19:42:09
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敢放开竞争。不敢放开竞争的根本原因,是权力的世袭或固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 19:58:22
  现在评上教授以后不做科研,科研给学生做,自己挂名,这本来就是中国的学界常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 21:40:37
没人能超越我。。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