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群讨论新宏观理论时,一位群友讲到有人写过货币循环,即《货币论——货币与货币循环》一书,有些惊喜,因为货币循环是新宏观理论的核心概念,于是立即下单买回拜读。
作者为陆磊,常年执教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深感理论与现实存在巨大鸿沟,于是历时一年成书。
之所以失望,首先在于对货币的含糊定义,即未来效用索取权的符号,该定义将货币与债权债务混为一谈,如此就不可能洞悉流动性危机与债务性危机,根本没有提及实物经济与货币经济的分界线在于央行的统治,它使货币变性从而催生货币循环。
其次,将央行与居民视为货币供应者,金融中介为货币需求者,显然缺乏思考。既然是中介,就是中间商,有进有出,只进不岀,息差哪里来?以前是忙揽存,现在是找贷款。
再次,对于货币循环,他的学生提出了产出——货币循环与资本——货币循环,前者本质为储户存款,商行贷款给企业生产,后者为储户存款,券商贷款在二级市场上炒股票。然而,它尽管要研究货币循环,但却没有去从宏观视角出发,去探讨宏观层面的货币流量、流速,货币流经各种产业链后的分解,以及合成,如此怎能找到真正的货币循环?该两种循环论忽视了至关重要的消费一一货币循环。也就是说,没有对弗里德曼的M0M1M2货币分类、凯恩斯的消费与投资函数做出丝毫批判与改进,更不能让人接受的是该货币循环竟然还是建立在均衡模型之上,而凯恩斯的本质是非均衡的,这种不分黑白的拉郎配结果只能是四不像。
最后,其对货币与货币循环的认识相对于盛松成教授而言退步明显,毕竟,盛指岀M2是基础货币运行的结果。
或许应该更心平气和些,毕竟它是一年速成物,权做快销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