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一步量化宽松的影响
美联储
主席伯南克在去年的全球央行年会上暗示推出QE2,今年经济形势更为严峻,所以市场对于QE3的预期很高。对此,廖料认为,在今年杰克逊城的央行年会上,伯南克打起了太极,没有提及QE3,但将9月的美联储会议日程由1天调整为2天,这让市场充满遐想空间。
美联储延长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时间并非首次,但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会后几乎都会公布重大事项。例如2008年12月中旬的会议从一天延长至两天,随后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降至零至0.25%的低位。在2009年3月的会议,也是延长至两天,会后美联储宣布抵押债券收购规模扩大一倍。8月30日美联储的会议纪要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对于更多宽松政策的预期。
QE2期间,全球股市平均上涨17%,CRB商品指数上涨20%,但经济推动有限。2010年美国GDP增长3%,今年上半年在QE2全力执行期间,一、二季度GDP只增长0.4%和1%,核心通胀却由不到1%上升至1.8%。钱并未进入实体经济,
美国银行业的超额储蓄金从1万亿上升至1.6万亿,正好6000亿
美元。
对于美联储的未来政策,廖料认为,由于通胀上行,共和党反对声音大,对于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市场几乎形成共识认为作用不大,所以9月份美联储继续通过购买债券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概率不高,可能维持现有资产负债表规模而调整持有债券结构。未来1年,债券到期资金超过3000亿,规模也不小。下调超额储备金率也有可能。如果未来经济进一步恶化,美联储或许会购买更多的债券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美联储的新刺激政策对于经济推动有限,但对于资本市场会形成利好。不过,刺激作用会小于QE2,实际上相比QE1,QE2对于股市和大宗商品的推动效用已经显著弱化。
此外,美国是否陷入二次衰退也是市场的主要关注点。廖料指出,过去判读美国是否会陷入衰退,长、短期利率是否出现倒挂是最有用的指标。但是,现在美国的短期利率已经接近于0,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不可能发生。“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概率在50%左右,不过,由于当前美国经济已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即使发生衰退,其幅度也是相对轻微的。”廖料说。
那么,有哪些指标预示着美国可能会发生经济衰退呢?廖料认为,首先是GDP的增速。今年上半年一、二季度美国GDP增速分别只有0.4%和1%,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为1.5%,历史情况表明,一旦美国经济增速从高位回落至如此低的水平,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当前美国的消费者信心非常低迷,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创2008年11月以来新低,也是有数据以来的历史第四低点。从该指数和经济增速的关系来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不低。不过,也有一些指标显示美国经济不太可能陷入衰退。比如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以及耐用品订单数的变化等。
他还指出,1950年以来,美国经济发生的10次衰退中,标普500指数从前期高点到衰退开始时,平均跌幅只有8.8%。因此,即使美国经济再发生衰退,市场目前反应已经较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