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居全球第二,这也是继2009年中国内地首次排名第二位后,再次位列该名次。而中国近来房地产“加名税”和“月饼税”等税收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我国税收制度的讨论。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认为“从目前我国税收收入负担来看,我国的税负并不是处于很高的水平。”
我们的税负水平或许是真的被夸大了,所以专家们不服;可专家们对税负水平高的否认,也很难服人,并没有说出太具体的论证来。我认为,中国税负水平是否被夸大,是一个问题;中国的税负重不重,百姓是否感到痛苦,则是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我们纠缠于税负水平是否被夸大,意义便不大。
讨论税负水平,我觉得应该先弄清几个问题:
首先,国富民穷的问题是否存在?不争的事实是,近20年来财政收入增长过快,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ZF拿走了蛋糕的大头。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民众纳税,那么,国富民穷也好,居民收入增速远低于财政收入也好,证明的都是民众税负之重。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仅4.1%和5.7%,而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则达到27.2%。人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ZF大量与民争利,国富民弱的格局正在日益严重。
其次,税款受益方面,中国百姓的情况如何?有资料显示,北欧一些国家的宏观税负在50%以上,但他们很多税费都返还到民生建设中,医疗、教育、养老全都可以通过社会保障来解决。而我国,税收收入用于民生的比例低也是不争的事实,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被用于ZF工程、ZF行政开支等。比较而言,我们的税负水平无疑又在这个概念上高出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