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中国的宏观税负确实是不算很高,假如仅仅是用宏观税负占GDP比例而言,中国在世界上应该还算是比较低的呢。但是衡量税负的关键不是单纯的去看税负/GDP的比例。
中国经济中,ZF或者说是公权力拿走的那一块远远不止公布的财政收入,还有各种的“费用”或者叫预算外收入,央企和国有企业收入。更加还有大量隐形的税负,最简单的一个就是用于赎买公权力所需要的经济费用。 比如贪污腐败,比如官员到企业那里骗饭吃。还有公权力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所产生的成本。
我抛开了这些先不去谈,就只谈税收好了。
1.征税的成本。
美国每收100美元的税,收税的成本大概1美元不到。而其他国家,比如普遍欧洲的国家收100美元的税成本都不到2美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收100美元的税,成本大约在1.5美元左右。
中国收100人民币的税,成本是多少呢?官方没有公布过具体的数据,我实在很难去查证。仅仅就我了解到的一个沿海中等发达城市,我大概测算了一下,就在基层消耗的收税成本,就大约在10%左右。
大概测算的方式是,市里面地税的办公楼基本运作费用(包括折旧)+人员开支+公车开支+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取值方式是年管理费用=(办公楼基本运作费用(包括折旧)+人员开支+公车开支)×10%。 虽然这样算法很不科学,但是算误差是50%,那样中国的税收成本就已经高的吓人了。 收100元的税,在基层就已经需要消耗掉5%的成本,这还只是市级。那省里面,还有到了县镇一级的成本还没有算进去。
这点说明白了什么,中国税收的效率很低。 另外以前香港城市大学的一个教授,曾经写过一篇中国税负问题的,文章名字叫“税务利维坦”,有兴趣去看看。 链接在这里:
http://www.nfcmag.com/articles/2871
2.税收使用的效率,或者说税收转化成公共服务的效率
某些专家说,中国人感觉税负,是因为中国的税负主要用于基础建设,而不是直接用于转移支付,所以税负感觉更重。这点上我绝对不否认。直接把钱给到自己手里面,和间接让我省钱,明显前者更有感觉一些。但是这绝对不能掩盖中国税收转化成公共服务效率极低的问题。
换一句话说,大量的本来应该用于公共服务的开支,都被很不恰当的使用了。这个问题上,不需要说什么,就看那些豪华办公楼就很明显了。 更别提什么三公消费,更别提中国多少人去供养一个公务员。
以上两点,我只是想说。 讨论税负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就只就一个税负占GDP的比例有多少。 而是更关键要说,这些税负转化成公共服务的效率。
换句话说,讨论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很高,不是说中国的公共服务总价格昂贵,而是通过税收所购买的公共服务价比性很差。
而更核心的问题则是公权力的边界到底应该在哪里?
假如不对公权力进行限制,就算真的把税率降下来,税负痛苦感觉也会转化成其他的痛苦指数。公权力的使用者不是必然的善意,无私的,而是有自己本身的利益诉求的。
比如就算现在把全部的公费接待开支全部砍掉,甚至写入宪法禁止一切公费接待开支。原本产生于公费接待的浪费(准确应该叫寻租)一样会存在,只不过不从预算里面走,而是从其他途径走而已。比如某某市长公费接待的预算全部给砍掉了,没有关系啊,到时候带一个企业老板去结帐就好了。
记得一点,税负不仅仅只拥有一种属性,公民通过支付税收去购买公共产品。还有一种更隐藏的属性,就是税收同样也是赎买公权力的一种模式,或者换一个通俗点的话,就是税收就是给公权力交保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