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经济历史学家Angus Maddison估计,中国的实际增长率应该比官方数据低2%。原因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低报了GDP,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低报了通货膨胀率。但是,即使考虑了这一下调,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十分惊人,比日本和韩国经济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增长最快时还要快。
中国经济为何能如此迅速增长?
首先,在近30年中,中国出现了“人口红利”,由于抚养小孩的负担减少,而大面积的老龄化尚未到来,适龄劳动力(15岁至64岁)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从1982年的62%不寻常地上升到2010年的75%。
第二,在此期间,中国的投资率通常很高,有时甚至超过GDP的一半,这就增加了未来的产出。
第三,在1980年到2012年的30年间,有25%的劳动力从务农转向制造业或服务业,从而提高了GDP。
第四,30年前中国的出口量相对较小,随后出口份额稳步增长,最近取代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第五,30年前中国的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尽管现在这一差距依然存在,但已大大缩小。
当然,所有这一切还得益于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创业精神,海外华人将技术和营销渠道带回中国,中国ZF也允许并鼓励外国公司来华投资。
未来20年中国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首先,在今后五年内,中国将继续保持“人口红利”,但是随后,与适龄就业人口相比,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将会迅速上升。未来几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数量将会大幅下降。除非中国人65岁以后继续上班,否则人口因素将逐渐趋向负面。
第二,虽然中国的投资比例依旧高得惊人,但是投资回报率恐怕会比较低。有证据表明,资本回报率已经开始下降,这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投资率也因为回报率减少而下降,情况就将更加恶化。
第三,中国仍然有40%的劳动力务农,所以,原则上,如果向富裕国家的标准靠拢,将农业劳动力占比降到10%以下,就可以大幅增长产量。但是,有两个因素表明,这一进程与过去30年相比将会放缓。首先,与20年前相比,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明显偏大。最具流动性的人口已经外流,年龄偏大的人既不愿离开农村,也很难找到满意的非农就业岗位。其次,中国的土地所有制阻碍了农民整家整户地搬离农村。农民们没有土地所有权,因此无法将其出售。他们与集体签订合同,使用土地。倘若其全部家庭成员都离乡进城,土地就会收归集体所有,重新分配。而许多家庭都不愿意放弃土地使用权。
第四,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因此很难再取得两位数的出口增长率。中国的出口,大致上只能与国际贸易保持同步增长,年增长率可能为7%或者8%。假使中国不采取措施减缓出口增长,例如提高生产制造行业的工资,或者让人民币升值,其他国家就会采取对策。当一个国家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大时,其他国家尚能容忍其异常的飞速增长,但是如果大到像中国这样的规模,其他国家就很难坐视不理了。中国的产品,已经成为全球所谓的“反倾销行动”的众矢之的。因此,出口增长将会放缓。
不过,与各种负面因素相反的是,过去15年来,中国教育体系取得了巨大进展。如果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能够有效就业,就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中国的生产水平一般而言仍低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全要素生产率依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或许,尽管存在若干负面趋势,中国的经济表现仍会让世界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