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的主要荣誉:
1967年,在格卢什科夫带头下,苏联成立了第一个控制论研究所(隶属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科学院),1969年,他建立了数字机器理论,计算机系统构造,1975年又建立了计算宏观递归轴承组织结构。因此,他三次被授予列宁勋章(1967,1969,1975年),被授予一枚十月革命勋章(1973年),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9年),并数次获得列宁奖金和国家奖金(1968,1970,1977,1981年)
其它荣誉还包括: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一级勋章(1973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劳动旗帜勋章(1976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银色勋章(1974年)。
1996年,在格鲁式科夫逝世14年后,为表彰他在科技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组织Computer Society授予了他Computer Pioneer奖章。
(来源:
http://awards.computer.org/ana/award)
主要科研成就:
1、建立苏联第一个控制论研究所,并开设了一系列控制论和计算机技术的教研室和科系。 格卢什科夫是500多本著作的作者,其中30本为个人专著。最出名与最重要的的著作为:“数字机器的联合”(1961),“机器的抽象理论”(1961),“控制论入门”(1964),“自动控制系统入门”(1974),“代数,语言,编程”(1974),“计算机的自动设计”(1975),“无纸信息的主要理论”(1982)-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美国及多个欧洲国家出版。
2、 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五问题:格卢什科夫把希尔伯特第五问题作为他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并顺利将之解决。他于1955年12月在莫斯科大学成功通过学术委员会答辩(导师是著名数学家А.Г库洛什),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代数学家。
3、 编写了一系列数字机器理论的著作,并因此获得列宁奖金与Computer Pioneer奖章。
4、 1959年带头研制出“基辅”(系列)大型计算机,此计算机上使用的仪器成为现代计算机屏幕的原型。
带头研制出“第聂伯”(系列)大型计算机,此计算机在1970年代被用来控制莫斯科郊外星城中航天管理中心的巨型信息显示屏,后被用作控制和实施苏联-美国“阿波罗-联盟”对接计划。
带头研制出“世界”系列大型计算机。这一系列计算机曾被用作解决工程计算问题(早在1964,1966年),更成为了现代个人电脑的原型:在这一系列的电脑上第一次实现了计算机智能化概念。
5、1964年,格卢什科夫在苏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经济管理系统方案。1969年开始,格卢什科夫成为全国自动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师和带头人,他为自动管理系统创立了信息库管理系统理论,建立了企业自动管理系统和国防自动管理系统等等。
(来源:
http://www.ogas.kiev.ua)。
6、 建立计算宏观递归轴承组织结构(也因此获得«Computer Pioneer»奖章)。此技术被应用到乌克兰控制论研究所2004-2010年建造的一系列超级电脑中,如今这些电脑已联合进Grid系统。
7、 编写了关于人工智能的一系列著作。
(人们没有忘记格卢什科夫,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留有纪念牌)
当然,光有勤劳的格卢什科夫是不足以说明苏联在这些方面的整体水平的。所以作者又准备一份杨廷郊编译自《DAMATION》的资料给大家:
苏联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可分为四个十年:50年代,以第一代计算机为特点,主要应用在最迫切的科学技术问题计算上。在计算机设计,软件发展和基础应用理论方面进行了开发性工作。60年代,苏联出现了第二代计算机,为计算机的普遍生产垫定了基础,有了元件生产,计算工业的各分支开始形成。70年代,广泛发展第三代计算机,并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各主要的组织中,计算机应用发展到正规服务的水平,数据库也正在计算机化。80年代,将建立全国性的计算机网。公共计算机应用将大幅度发展。
苏联计算机的发展依靠具有明确目标的若干长期国家计划。这些计划有(已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有):
第一个计划是计算机生产。从1971年开始,计算机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做了单独地的经济核算。1970年花在制造计算机上的总费用达7亿1千万卢布。1971——1975年间,生产计划为1970年水平的2.6倍。据称,实际比率将大于这个数字。这一发展时期主要生产ES EVM(或Ryad)计算机。这些机器是由七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生产的。在ESEVM的设计和生产准备中,有2万人参加。生产中涉及7万人。
第二个计划是制造和管理的计算机化的自动化。这些应用所使用的系统称之为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为主要的计算机应用领域,这些系统可分成:自动过程控制系统(APCS),工厂自动管理系统(PAMS),分片自动管理系统(BAMS),区域自动管理系统(RAMS)。后三项相当于英国的管理信息系统。PAM只限于一个企业。BAM限于几个片的指挥机关,RAM管某个行政区,如一个市。
苏联自动控制系统的计划始于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即从1968年到1970年,大约有400多个系统在工业的30多个部门中投入运行,总费用100亿卢布,基础研究的费用尚不包括在内。
苏共二十四大上宣布,在1971-1975年间,实现了大约2000个自动控制系统,这包括65个全国性的,15个加盟共和国BAMS性的,1000多个PAMS性的和670个过程控制系统。1974年有614个新系统投入运行。
另一个计划是:建立全国性的用于国民经济核算、计划和管理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自动系统,全国性的自动管理系统(SAMS)。SAMS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1971-1980年,全面设计和制定标准和步骤,建立一个联合自动通讯网(UACM)。这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国数据通讯系统,任何计算机和适当终端都可与其联络。第二阶段是建立大量的多道存取计算机公用设施。据估计,要求约1万多个多道存取计算机公用设施。
苏联计算机的应用如下表:
1953年 科学应用(MESM) 数学用表(BESM)
1954年 第一个公用性计算机服务站 (STRELA)
1956年 语言翻译实现 1957 经济计算(M-Z)
1958年 医疗应用(STRELA)
1961年 过程控制 1964年 银行(UARL)
1966年 下棋程序(M-220)
1967年 工厂管理信息系统(MINSK-22) 下表为苏联(70年代当时)使用的主要计算机型号:
1951年 ENIAC 式计算机
1952年 第一台逻辑结构计算机(BESM)
1953年 第一台连续生产线计算机(STRELA)
1960年 晶体管计算机(RAZDAN,DNEPR,MINSK)
1966年 大功率计算机(BESM-6)
1969年 带有显示的对话型计算机(MIR-2)
1970年 集成电路计算机(NAIRI-2,M-3000)
1971年 多时系统(AIST-0,SIRENA,BESM-6)
1971年 超小型机(ELECTRONIKA,M-6000)
1972年 ES EVM或Ryad计算机(1010,1020,1030,1040,1050)
第二代计算机有:
苏联型号 对应美国型号
BESM-6 CDC 3600
MINSK-32 GE 400
M-220,BESM IBM 7040
MIR-2 无
第三代计算机有:
苏联型号 对应美国型号
NAIRI-3 无
ES EVM IBM300
1020 30
1030 40
1040 50
1050 60
1060 70
ES 1010 NITRA 15
ELECTRONIKA DEC PDP-8
M-6000 HP-2116B
(苏联自产民用电脑和网络等话题稍后在3.3中继续讨论)
3.2 苏联的现代化通讯与光导纤维通讯
“信息技术中的光导纤维通讯,苏联与西方的差距就更大了”
“电信系统陈旧不堪。直到90年代初,才力图引进美国技术实现电话通讯的现代化。”
今天,当手机满世界横行的时候,人们恐怕不会想到,便携移动通话设备和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的发明地并非是美国,并非摩托罗拉,而是那个早已被扣上“闭塞落后”帽子的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