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8月以来,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欧洲债务危机,又愈演愈烈,导致股市剧烈波动。看过一些国内评论,不过感觉都解释得不大清楚,这可以理解,国内真正了解欧洲的人也不多。直到几个月前看到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发表在《纽约时报》的评论"Can Europe be saved?"(欧洲有救吗?)。他本身就是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学的专家。在文中,他简直是讲得透透彻彻。大师就是大师,不愧为国际经济学的第一人。从头到尾,剖析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前因后果和未来的几个可能发展方向。
       今年年8月以来,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欧洲债务危机,又愈演愈烈,导致股市剧烈波动。看过一些国内评论,不过感觉都解释得不大清楚,这可以理解,国内真正了解欧洲的人也不多。直到几个月前看到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发表在《纽约时报》的评论"Can Europe be saved?"(欧洲有救吗?)。他本身就是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学的专家。在文中,他简直是讲得透透彻彻。大师就是大师,不愧为国际经济学的第一人。从头到尾,剖析了欧洲债务危机的前因后果和未来的几个可能发展方向。
         这是我在课程中一贯给学生强调的,国际问题一定要看国外的报道和评论,比如英国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国外金融界必读的)、纽约时报。那里才是高手云集的地方。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能力,对不管是搞学术还是进外资顶级投行(他们希望有独立和global 观点的人)都是有帮助。说实话,国内有些“财经评论家”是(如李稻葵、黄明、陈志武等)不错,但是有些 还没有真正搞懂OLS,纳什均衡,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的区别等这些本科的内容。
        另外,在这篇文章写得如此的深入浅出、精辟,几十个国外顶级大学的老师作把它为课程的参考读物,甚至必读材料。这些学校包括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密西根大学等。这些课程的链接如下:
http://www.hks.harvard.edu/syllabus/2011/1077/PED-231M.pdf
http://faculty.chicagobooth.edu/brent.neiman/teaching/Syllabus.pdf
http://www-personal.umich.edu/~alandear/courses/340/syllabus.html
中文翻译转自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00667/168961 (一个我向学生推荐的很好的网站)
该文的英文可以见
http://www2.econ.iastate.edu/classes/econ457/rksingh/Sp2011/news/KrugmanOnEuro.pdf
Can Europe Be Saved? 欧洲有救吗?
By PAUL KRUGMAN
保罗·克鲁格曼
         当前的欧洲危机开始于希腊,尤其贴切。因为,欧洲苦难有着希腊古典悲剧的全部特征。希腊悲剧中品格高尚的人士常常毁于致命的傲慢缺陷。
         不久以前,欧洲人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实际上表明欧洲的经济与社会模式具有优势。这种观点是挺有道理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欧洲与美国一样也遇到了严重的经济灾难,然而在欧洲灾难造成的个人代价看来远远没有美国严重。在欧洲许多地方,解雇工人的严格法规对工作岗位的丧失起到了限制作用,健全的社会福利计划确保失业者可以继续享受健康保险并领取基本收入。欧洲的GDP的下降幅度也许与我们不相上下,但欧洲没有遭受我们这样的痛苦。事实上,目前他们还没有受苦。
           不过,欧洲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原因在于,最令欧洲感到骄傲的成就——即绝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货币——现在处于危险之中。不久以前还被赞扬为凯尔特之虎的爱尔兰,正为避免破产而苦苦地挣扎。几年前经济一片繁荣的西班牙,现在失业率高达20%,并且面临着未来数年痛苦而磨人的通货紧缩。
            欧洲乱局的悲剧在于,创立欧元被看作一项宏大而高尚事业中最美好的时刻。为了将和平、民主与共同繁荣带给这个过去常被战争蹂躏的大陆,几代人努力奋斗。但是欧元的设计师们却陷入了其设计项目的巨大胜利与美好想象之中,刻意忽视了估计共同货币可能带来的现实困难- 忽视了人们一开始就发出的有关欧洲缺少共同货币运作需要的机构这种警告。相反,他们陶醉于神奇思维,仿佛自己的神圣使命可以超越这种世俗的关切。
            结果是造成一场不但属于欧洲的,而是属于世界的悲剧。因为,欧洲是世界至关重要角色。欧洲已向世人表明,和平与团结可以降临在有着暴力历史的地区,在这一进程中,他们把民主与人权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体面的社会,个人的经济安全达到了美国根本无法比拟的水平。现在,在太多太多人民的心中,随着欧洲梦想变为一场噩梦,这些成就正在被玷污。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通往欧元之路
           一切始于煤炭和钢铁。1950年5月9日(这个日子现在成为人们庆祝的欧洲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法国和西德可以将各自的钢铁和煤炭生产联合在一起。这种想法听上去单调乏味,但舒曼宣称其意义超过了商业交易。
首先, 新的“煤铁共同体”使德国与法国之间未来的任何战争“不但难以想象,而且实际上没有可能。”这是走向“欧洲联邦”的第一步,联邦要靠“具体的成就一步一步实现”,而这些成就首先就是创造一种事实上的团结统一。也就是说,经济措施不但服务于现实目的,而且为了促进政治上的团结。
          “煤铁共同体”最终进化为关税同盟,所有的货物可以自由贸易。后来,随着民主在欧洲范围内扩展,欧洲联合的经济组织也得到发展。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独裁政权倒台后,加入了欧共体;东欧在共产主义垮台后也加入了。
上世纪80、90年代,欧洲决心拆除现有的障碍走向整个经济一体化,“扩大”同时 “深化”进程。(整个经济一体化是欧洲一种独特的语言,有时不加解释很难让人理解。)国界被打开,个人迁徙自由得到保障;产品、安全及食品规定实现了统一,电视《是,首相》中欧洲香肠情景剧将这一进程神化。节目上在有人告诉首相,根据欧洲新的规定,传统的英国香肠失去香肠的资格,必须重新起名为乳化高脂肪下水肠管。(要说清的是,这只是电视上的东西)
            创立欧元被宣称为这一进程中符合逻辑的下一个步骤。加强欧洲统一的行动又一次培育了经济的增长。
单一货币的优势是明显的。到访另一个国家时不再需要兑换货币。对进口商而言,再也不用担心合同实际结算时合同规定的价值是不是与实际付出的款项相等。与此同时,共同货币也强化了欧洲统一感。到底错在哪里? 
            不幸的是,货币联盟既有效益也有成本。欧洲单一货币比欧洲单一市场影响要弱得多,这是一个欧洲领导人刻意忽视的事实。
(并不简单的)货币联盟
           国际货币经济学是一个经常引起争议的领域,这一点到不令人感到意外。不过,这些争论碰巧不是按照通常意识形态分歧而排列划分。强硬的右翼常常支持硬通货——最好是金本位——而左倾的欧洲政治家则一直是欧元的热情支持者。包括本人在内的自由主义美国经济学家,倾向于给积极经济政策留有更大空间的国家自由浮动货币——特别是在削减利息增加货币供应以抵御经济衰退方面。不过,浮动汇率的经典论据正是米尔顿·弗里德曼本人提出的。
          如前所述,跨国货币的情况是显然易见的:可以使做生意更容易。引入欧元之前,谁都说不清楚这个问题最终有多么重要,因为使用别国货币国家的例子相对较少。就单一货币的价值而言,统计分析表明,采用一种共同货币对贸易有很大影响,进而会大大增加经济效益。不幸的是,欧元创立以来,这种乐观的估计效果并不怎么好:目前最佳的估计表明,与没有欧元比较,欧元区国家之间的贸易只增长了10%到15%。这个数字不算小,但并不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不过,货币联盟仍然产生了明显的效益。但是,正是在这一点上,也存在负面作用:一个国家放弃了自己的货币,也就等于放弃了经济上的活动性。
          设想一个像现在西班牙这样的国家,如果最近发现因房地产先繁荣后破裂而使工资和价格升高,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这些成本下降原先的位置。但是,让工资和价格下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谁也不愿第一个削减工资,特别是对价格同时下降并无把握的情况下。长达两年严重经济困难让爱尔兰的工资得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西班牙和希腊还没有开始这一进程。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后面我们会看到,巨额债务情况下削减工资会制造新的麻烦。
          不过,如果拥有自己的货币,就不用经历削减工资这种迁延性痛苦:只要让货币贬值就可以——降低货币与其它国家货币的比率——就可以实行事实上的工资削减。
           对于这种通过货币贬值导致事实上的工资削减,难道工人们不会像反对直接从工资中削减一样予以拒绝吗?历史经验表明是不会的。在当前危机中,经过两年剧烈失业爱尔兰让工资下降大约5%。然而在1993年,爱尔兰货币采取贬值措施,立刻导致爱尔兰工资按德国货币计算下降10%。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早在1953年,密尔顿·弗雷德曼就提出一种比拟,即夏季时。对商家来说,冬季上班时间推后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让任何一个人改变上班时间却很困难:如果您从早上10点工作到晚上6点,而别人却是从早上9点都晚上5点,你会感到自己无法与别人赶在一个点上。而日光节约时让所有人春天将时间前调,秋天再调回来,就可以消除这一协调问题。佛雷格曼指出,同理,当工资及价格失去平衡时,调整货币价值就能解决协调问题,绕过工人们不愿首先削减工资的的问题。
            因此,共同货币虽然有好处,但是保留自己的货币也有重要的潜在优势。取舍交易取决于基本条件。
            一方面,共同货币的好处取决于受惠业务量的大小。
      我以为可以按冰岛-布鲁克林比较法探讨这个问题。冰岛人口32万,有自己的货币——这一事实给冰岛珍贵的活动余地。那么,为什么人口是冰岛8倍的布鲁克林拥有自己货币的机会却比较小?答案是布鲁克林位于纽约大都会的中间,而不在大西洋的中间,其经济与周围的市区蜘蛛网般地连在一起。如果布鲁克林居民每次到曼哈顿或皇后区做事都要兑换货币,则要花很大的价格。
.......
由于本论坛对字数的限制,不能发完,请到下面网页阅读全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60ef10100td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