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势能与商品动能的转换
把购买力的货币持有视为势能,把商品量×价格视为动能,将供需平衡视为势能与动能的转换守恒。即在买卖发生后,货币的支出=商品量×价格,需求的货币支出转换成了商品量×价格的动能;供给的商品量×价格转换成了货币势能。在需求一定时,商品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商品量×价格在不同的价量关系中,数值未必相同,但是在不同供需平衡价位时的货币支出与商品量×价格,必然相等。这样,需求一定时,单位商品在不同的价位,就表现出不同的动能——价格×单位商品。所以,在需求静态一定或把变化后的需求视为动态一定时,只要是出现商品量的相对下降或减少,就意味着单位商品的动能——价格×单位商品会增长。对于货币持有的需求方来说,只要是在需求静态一定或把变化后的需求视为动态一定时,只要出现商品量相对下降或减少的趋势,不论是从消费、投资,还是货币保值、储藏的经济行为看,都是要将货币势能转化为商品动能,通过商品动能——商品量×价格的未来增长,规避消费的额外支出,使投资、货币的保值储藏动能——商品量×价格,得以增强。
货币具有流通的媒介作用,不是一定具备保值、升值的功能。持有货币,只是购买商品的需要,货币本身不具备商品的使用功能和性质。需要购买商品,必须持有货币,形成购买的势能;不需要购买商品,货币可通过未来单位商品×价格的商品动能增长趋势,转化为商品动能。货币的持有是为了购买商品使用,持有的单位商品×价格是为了获得最大的货币量;当然,如果持有的单位商品×价格的动能出现下降趋势,还是以货币持有更具备经济性。货币势能与商品×价格的动能转化,既表现为转换时的能量守恒,又表现为未来货币势能的购买力或持有的单位商品× 价格的动能增长。由于货币的势能与单位商品×价格的动能增长,只能是此消彼长,因此,能真正实现货币势能或持有商品动能未来增长的行为,才更具有经济性,符合经济规律。如何实现货币势能或持有商品的动能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经济发展就是空谈;拥有了实现货币势能或持有商品的动能增长技术,从经济科学的角度说,就是拥有了经济发展的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