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本论对于货币产生的破译有个卓越之处,那就是:货币只是产生于以前“物物交换”时代的某个商品。
2.然而,由于资本论受限于“劳动价值论”的“阶级偏见”,从而武断的认为,货币只是个这样的“价值量化”的工具:那就是用来计算市场上买卖的商品的劳动价值多少的“一把尺子、一个篮子、或一个桶”这样的工具!————可是错误就开始于这里:货币是个“量化的工具”,但是,并不是量化什么“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工具!它量化的是:在市场上,对某些商品有“针对性需求”的那些顾客对于相关商品的“需求度”!
3.这样的量化工具,需要马克思在资本论说的“一般性”,也就是大家应该用的是同一种货币(否则,商品的价格无法产生“货比三家”的权威性),所以,货币最后必然由上层建筑(国家)来发行————有人说,上古史时候一个国家的产生“标志”,就是要有了货币!此言甚是!
4.一个个的顾客来到市场上,当然是为了购买商品本身来的!他们对商品本身的需求,才是市场上所有商品的所谓“价值”多少的唯一原因!————所以,你商品制造者的什么“劳动”,没有人关心!你不来卖商品,我作为你的竞争对手真的是要“谢天谢地”了!
5.这时如果有人说,那他没有竞争对手呢??那会是什么结果??————呵呵!那么也只会是这样的结果:有一个垄断者的产品,由于它的垄断性而获得了销售“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