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4-3-1 14:24 
音译等于没有翻译。关于这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请直截了当。
“秘密故、含义多故、此无故、顺古故、生善故”
五种不翻,是指由唐代玄奘法师所提出的翻译理论。
其具体指在将梵文译成汉文时,遇五种情形不进行意译,而保留其原音,即进行音译。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魏晋南北朝的知识分子很多都用汉语固有的词语去翻译佛典。
所以很多时候变成用道家的词语,当然是张冠李戴。
为什么用般若而不直接翻译成智慧,因为意思不同。
现在汉语连发音也不一样,般若发音应该读成“波野”。佛陀发音接近“Budda”。
Please produce your Identity card,不是请你生产你的身份证,而是请出示您的身份证。
原因produce的字根duce源自于拉丁文ducere(=lead),所以duce,duct=lead(引导)的意思。
produce (生产)是引申义。汉语翻译将引申义变成本义。
所以翻译除了给出本国文字,还需要翻译本来的定义,避免误解。
明末清初西方Logic传入中国之初,李之藻将其译为“名理”,严复译为“名学”,马相伯译为“原言”,
王国维译为“辨学”,日本学者译为“论理学”。孙中山在后来的《孙文学说》中则译为“理则学”,
并阐释云:“以往的逻辑译名皆不完善,不能够代表全书的旨意,而只能代表书中的部分意义,
实在逻辑学是研究诸事诸学的规则,应译名为理则学。
”严复在翻译约翰·穆勒的逻辑学著作时,首次将Logic音译为“逻辑”,但同时也译为“名学”,
http://sass.cn/109002/4125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