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924 1
2024-03-28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国内——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

  新质生产力从提出到部署只有半年时间,其中有四个重要时间点。

  新质生产力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却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长期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全球背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全球经济结构出现巨大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随着国力对比的变化以及世界贸易局势的转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开始上升,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贫富差距拉大、民粹主义盛行等。

  达里奥的《500年大周期》也阐述了百年变局的这种特征。

  总之,历史经验表明,中国要在百年变局之中占据发展先机,必须依靠新模式而不是复制已有模式,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新经济而不是旧动能,这就是新质生产力。

  (二)中国背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面对百年变局,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应对方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包括五大重点任务。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方式。

  以上就是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脉络。从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反映的其实是全球进入百年变局、中国主要矛盾转化之后,经济发展模式会面临深刻变革,这主要包括政策目标调整、需求结构演变、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生产要素范围扩大、结构调整与组合方式的变化,每一方面都可能改变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也酝酿着战略性的机遇。

  总之,历史经验表明,中国要在百年变局之中占据发展先机,必须依靠新模式而不是复制已有模式,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新经济而不是旧动能,这就是新质生产力。

  1.政策目标调整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经济发展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2.要素结构变化

  生产要素禀赋是经济体选择发展模式的决定性因素,考虑到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演变的趋势,土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约束,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尾声之后资本效率的下行,未来的发展会更加依赖新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要素禀赋的动态升级(提升传统要素的质量)、以及通过要素组合方式的变革来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3.需求结构演变

  随着我国人均GDP的提升与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中国的总需求会进一步从投资驱动型、出口导向型转型为消费主导型。

  4.产业结构演变

  由于生产要素结构的变化、政策目标的调整以及需求结构的演变,我国产业结构也呈现出明显的新陈代谢特征。

  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当前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已进入尾声,以房地产、建筑业、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会面临发展的上限,产业结构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是必然趋势。

  (三)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五个关键词

  2024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

  同时,总书记也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五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综上,我们接下来将重点分析“质态”、“原创性颠覆性”、“催生”、“跃升”、“全要素生产率(TFP)”,这是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五个关键词。

  1.质态

  质态,百度百科解释为:生产力诸因素在构成生产力系统时首先在物质技术属性上要彼此互相适应,这种在物质技术属性上互相关联的状态即称之为质态。

  新质生产力的质态主要包括创新主导、摆脱传统、“三高”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共4个方面,我们认为,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方面。

  新发展理念于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被首次提出,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如果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是指“新发展理念”,那么新质生产力的“质”既可能是指“生产力质态”的“质”,也可能是“高质量发展”的“质”。

  2.原创性、颠覆性

  可以看到,“原创性、颠覆性”强调了两遍,这其实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严格的判断标准。同时要注意,科技创新的结果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3.催生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这句话强调最终的成果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则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

  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此外,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包括产业体系、国家重大战略、数字经济三个方面的布局。

  需要强调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确实要求“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但并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4.跃升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这不仅包括对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全面提升,最重要的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劳动者要跃升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

  劳动资料跃升为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跃升为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综上所述,对应到经济增长理论中,新质生产力体现为对生产函数的全面改进。

  特别要强调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的意义。

  5.全要素生产率(TFP)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中国TFP的持续提升需要用新质生产力去解决“鲍莫尔病”。

  (四)2024年的重点方向

  1.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一是不断加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三是加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能力。

  2.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根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重点工作:(1)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2)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3)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4)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未来产业方面的重点工作:(1)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2)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3)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发展过程中,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两大重要抓手。

  一是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创新利用生态自然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

  3.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明确了七大方向。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之一。具体来说,数字经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数字技术引领技术创新,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数据要素成为新型生产要素,通过发挥乘数效应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应用于实体经济,通过变革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而中国具备发展数字经济的突出优势。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4-3-28 15:59:3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