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92 1
2024-04-10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尽管经济大省被期望扛起稳经济的大梁,但实际上2024年初投资改善最明显的是12个化债重点省份,而经济大省的投资增速回升幅度相对较小。进一步将化债省份的投资增长路径分为两类:产业驱动型和基建驱动型。产业驱动型省份由高技术行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带动,而基建驱动型省份的投资增长主要由增发国债带动,特别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项目。往后看,年内投资增速预计趋于下行,化债省份由于项目和资金端约束更多,未来降幅可能会更大。对基建投资而言,更需要关注的是结构变化。中央加杠杆、地方去杠杆可能导致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发生变化,行业结构也会随之变化,即由中央资金支撑的基建行业(如供电供热、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等)对冲地方资金收缩所带来的基建拖累(公共设施管理业)。

  谁扛起了投资“开门红”?

  从政策要求和地方两会目标来看,都有经济大省扛大梁的诉求;但从开年投资表现来看,最大的改善反而来自化债重点省份。从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5个经济大省的投资增速较去年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并不大。按加权增速来看,5省去年投资增长4.4%,今年1-2月提高至5.4%,提高了1个点,提升幅度要弱于全国平均(3%→4.2%)。相比之下,12个化债重点省份从去年的-3.3%大幅回升至0.3%,提高了3.6个点,在三类省份中改善最多。

  化债省份1-2月投资增速大多高于2024年目标。我们将23个披露数据省份的1-2月投资增速和全年目标放在图表3中,可以发现今年的投资开门红成色明显好于去年,大部分化债省份(8/10)开年投资增速都高于目标增速,而2023年只有天津、内蒙古、宁夏、甘肃4地区开年增速高于全年目标。此外,13个非化债重点省份中,有6个地区的1-2月投资增速没有达到全年目标。

  化债省份投资高增长的两条路径:产业驱动型和基建驱动型

  除未公布分项增速的吉林、黑龙江外,剩下10个化债重点省份可分为两类,一是产业驱动型(6个,青海、内蒙古、宁夏、重庆、广西、云南),制造业投资在拉动1-2月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基建驱动型(4个,天津、辽宁、甘肃、贵州),基建投资是拉动1-2月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

  6个产业驱动型省市的1-2月制造业投资为何高增长?①这6个省市的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几年高于全国水平,具有持续性。2021-2023年,全国制造业投资复合增速为9.7%,6个产业驱动型省份中只有宁夏较低(8.7%),其余5地区均在10%以上,内蒙古和青海分别达到39.2%和26.3%。②高新技术投资和技改投资是拉动当地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因素,如青海1-2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3倍、内蒙古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9.9%、宁夏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倍、重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投资增长200.5%。

   4个基建驱动型省份1-2月的基建投资高增长来自何处?主要由增发国债驱动,代表是东北的辽宁和华北的天津。据国家发改委披露,去年10月发行的1万亿增发国债中,超过一半用于防洪排涝等相关水利设施建设,超过2000亿元用于京津地等地的灾后重建,高标准农田安排资金1200多亿,这三部分的国债资金量超8000亿,而投资重点集中在东北和华北。

  各省1-2月投资数据也能印证国债支持力度。一方面,京津冀和东北三省1-2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并且高于去年(图表8)。横向和纵向对比都有提速,国债资金和项目支持可能是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披露数据的辽宁和天津两地区中央单位投资增速较快。辽宁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其中中央项目增长38.2%;天津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其中中央单位投资增长61%,地方单位投资增长1.7%。

  投资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

  地区投资的视角:化债省份固投曲线向下。(1)化债省份后续投资仍存约束。从项目端来看,部分地区新开工项目暂停,存量在建项目仍在继续,仍能贡献投资增速。但在建项目逐步竣工后,如果持续没有项目新开工,未来投资增速不可避免会下降。从资金端来看,专项债分配今年一季度开始倾向于经济大省,化债省份获得的份额明显减少。今年一季度发行的专项债中,5个经济大省占比近六成(58.2%),较去年同期提高20个点,而化债省份则从16.1%降至9.7%。专项债资金的这一变化对当下投资影响不大,但会影响后续投资。

  (2)由于固投曲线向下的特点,预计全年投资增速将略低于1-2月,化债省份回落幅度更大。由于开年各地投资有冲刺开门红的需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往往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年末趋于下降。从全国数据来看,2013-2023年(剔除20-22年),年末固投增速比年初低2.1个点,基建增速比年初低2.9个点。各省数据波动更大,特别是化债重点省份。2013-2019年,5个经济大省年末投资增速比年初平均低2.6个点,而12个化债省份平均低3.8个点。

  基建行业的视角:资金结构切换。(1)中央加杠杆、地方去杠杆,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行业结构也会变化。供电供热、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等4个行业的中央投资比例较高,但投资规模不大,仅占基建投资的19%左右。今年前两个月,除了管道运输业外,其余三个中央投资驱动行业都实现了高速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增长32.7%、铁路运输投资增长27%、航空运输增长18.9%。因此,从行业结构的视角可以看出,1-2月基建投资高增长的原因:资金结构切换,中央资金支撑的基建投资高增长(电热供应、铁路、水利等),对冲了地方资金收缩所带来的基建拖累(公共设施管理业)。

  (2)往后看,基建投资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中央资金所支撑的行业能否对冲地方事权的基建行业收缩。中央资金支撑的行业占比25%(供电供热、铁路、航空、管道运输,加上水利),即央地在基建投资中的比例大致是1:3。这意味着地方资金驱动的基建行业每下降1个点,需要中央资金驱动的基建行业增速提高3个点,才能对冲。短期内,国债资金或可弥补地方缺口,但拉长时间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

  风险提示:(1)各省、各行业投资数据并未公布往年数据调整后的结果,按照公布的增速外推可能出现测算偏差;(2)今年3月发布的万亿特别国债可能影响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结构;(3)部分行业在产能过剩的同时仍在大量投资,未来投资和产能的逻辑可能发生变化。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4-4-18 09:05:4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