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11-5 19:37:49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5 10:19
一种经济学理论(例如消灭私有制),不论它多么符合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且 ...
     其实只要你没有跳不出你那个“转圈子”,再回答你什么都已经没意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5 19:49: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5 21:40:34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5 19:32
那你认为《共产党宣言》里的“消灭私有制!”——是一个经济学理念, ...
     噢,难道你是在幻想让马克思自己抽自己的嘴巴吗?
     只可惜不管你是想把它看成“经济学理念”,还是历史状态,也只能是把这两者当作挂在屁股上的两块板子,在这两块板子的敲打下,绕磨圈圈转。
     只要你还在“实践”之外讨论“理念”,那么就是这样的,即“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另外建议你摆渡一下“经院哲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07:20:06
realzebra110 发表于 2011-11-5 19:20
不用这么虚伪吧。
    中国经济学家的幻觉太高了。
    怎么如此多的“庸俗实践论者”,而事实上却 ...
不用这么虚伪吧。
    中国经济学家的幻觉太高了。
    怎么如此多的“庸俗实践论者”,而事实上却是实实在在的“理念论者”,他们不是把现在的状态看作是历史的前一个状态的否定,却看作是对一个理念的否定,或者他们把现在的状态看作是历史的前一个状态的否定,却认为历史的前一个状态是一个“理念”的结果。
     越来越多的人在马克思面前露的只是自己的丑相而已。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e=6&from^^uid=963
-------哈哈,我不是刚刚说过了吗?“一般人”是很难理解一点真理的东西的。如果说许多人在马克思面前暴露了“丑相”的话,那么马克思自己则是在他身后几百年的现实运动里也暴露了他理论上的根本缺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08:05:47
hhj 发表于 2011-11-6 07:20
不用这么虚伪吧。
    中国经济学家的幻觉太高了。
    怎么如此多的“庸俗实践论者”,而事实上却是实 ...
     噢,竟然没发现,你就是那不是“一般人”的人,你就是那不难理解一点真理的人,你就是那样的“一般人”,即像其他一班“庸俗实践论者”一样拿后“实践”来否定前理论的人,把“理论”视作先于“实践”的东西的人,你就是那争论“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人,你就“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人。
     先生,如此而已。
     自从邓先生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理念”开始的,因为自从那时以来,不是一般地否定前改革开放,而是一般地否定历史,在“中国经济学家”的眼里,前改革开放是洪水世纪,而邓先生用“改革开放理念”的诺亚方舟把你们载上了岸。
      或者,用你们“庸俗实践论者”的话说,就是前改革开放,不是“实践”,是被改开实践否定了的错误理念,而“真正的实践”却是从邓先生的改开理念开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08:06:56
回复需要审核,请等待通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11:20: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13:17:01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11:20
马先生从历史实践中得出的理念是:必须消灭私有制,才能促进社会生产 ...
     那么现在你的思路就是:马先生的历史实践是什么?那么只能是“私有制”,然后马先生从“私有制”这个历史实践得出一个理念,“消灭私有制”,而这个理念“消灭私有制”却没有实践性,然后,有一个历史实践,来证明“消灭私有制”没有实践性,那么,你难道不是离开实践来讨论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吗?
      关于你的问题是不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你会发现,你用来检验这个“纯粹经院哲学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把“实践”从理论分离出来,你把“实践”放在一边,把“理论”放在一边,拿一个量另一个,从而也就是在离开实践谈理论的现实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16:15: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19:45:31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16:15
你难道不知道理论和实践是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矛盾体么?… ...
     自然,你们其实有你们所知道的辩证法,有你们所知道的马克思主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都不需要直接读马克思的著作就可以知道所谓的马克思的思想。
     你们看轻黑格尔,如同看轻你们自己,而你们如果看重你们自己,理应认为即使是黑格尔辩证法,也并不是不可理解、不可掌握的,但现在,如同黑格尔评价那时人们对斯宾诺莎的意见:“他们已经把他当作死狗了。”,现在你们也是如此对待黑格尔和马克思。
      你们甚至不是历史主义者,因为你们把历史看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互为原因和效果的关系,是前后相继的历史关系,而从没有把逻辑理解为与历史的一致。
      “理论和实践是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矛盾体”,是的,我看到你们的联系和对立,你们的联系和对立,是无联系和不对立,因为你们把“理论”和“实践”在时间上分开,一个在这个时间,一个在另一个时间,这样理论和实践就成了你们那里交替出现的历史形态,或者说,这样,在你们那里,就有两种人类历史,而不是“理论”和“实践”作为同一个东西同样经过时间,作为同一的人类历史。
       因此,在你们那里,我们看到了怎样的“联系”和“对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0:10:27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11:20
马先生从历史实践中得出的理念是:必须消灭私有制,才能促进社会生产 ...
     作为马经版的斑竹,不但不求得对马克思作品的思路的理解,反而以一知半解自得,不但对马克思所说的“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但是,只有在剥去它的神秘的形式之后才是这样,而这恰好就是我的方法的特点”,最基本的一点,视同不见,反而以形而上学的“辩证法”为满足,反而以嘲笑黑格尔辩证法为荣,反而以为不需要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即“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就可以穷尽马克思,以为用“实践”就能够把马克思踏在地上,甚至可以说,以为用“实践”就能把“实践论”的鼻祖打到在地。
      “礼失求诸野”,求而已罢了。但现在如何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0:14: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0:26:34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16:15
你难道不知道理论和实践是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矛盾体么?… ...
    我自己不是学经济的,对“西方经济学”一窍不通。
    我只是一个对马克思中国理论化的反思者,对学校里一直教授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思者,由此也是对教育现状的反思者。因此,我所要理解的马克思不是中国的马克思,而是19世纪的历史上的马克思,是历史的马克思,或者说,是对自己时代的历史持批判态度的马克思,是一个真正的“实践论”者而非存在论者的马克思。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的遗产,首先取决于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
     我们历史的断代不是在改开前的三十年,因为由那追溯到1921年,甚至再往前的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我们都没有抛弃。我们的历史的断代是从改开以后,因为依据现在的历史判定,我们没有从那前三十年继承什么东西,好像一切东西都在最后毁掉了,而改开似乎是成了洪水之后真正的诺亚方舟。似乎改开的基础不是建国三十年的中国,而是“改开”的理念。
      那么,我们是一种什么历史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0:29:43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20:14
自然,你们其实有你们所知道的辩证法,有你们所知道的马克思主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都不需要直接读马克思 ...
     那时候学的更多的是“毛思想”吧。那么还是创造了很多条件读老毛的著作。
     作为一个国家的信仰层面来说,没有比原始文本的东西更重要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0:34: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0:52: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1:03: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1:06:15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20:34
你们看轻黑格尔,如同看轻你们自己,而你们如果看重你们自己,理应认为即使是黑格尔辩证法,也并不是不 ...
     黑格尔与老子不一样。
     如果说老子的辩证法体现出一种历史的运动,那么在黑格尔那里有历史和逻辑的双重形式。我曾试图用黑格尔的思路解释一下《老子》,但是对于《老子》来说,只有一种历史的对象性,诚然,在“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在这里,似乎有万物的对象性活动和人的对象性活动的一种双重的一致,但其实人的那种对象性活动还是没有体现出来,因为在《老子》那里,人的对象性活动还没有以逻辑的形式体现出来,而在黑格尔那里,则是历史和逻辑的一种统一,从而自然和人的对象性活动的一种统一。
     在《精神现象学》里,这种历史的运动和逻辑形式的进展,不是一先一后,而是同步进行的,在一章里面,叙述的角度因此都要有多重的转换,从而在行文上表现出繁复的迂回曲折。
      但无疑的,《老子》也是辩证法的启蒙之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1:12: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1:18:29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20:52
你们甚至不是历史主义者,因为你们把历史看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互为原因和效果的关系,是 ...
      “历史并不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确,历史只是“实践”的历史,因为如果理论本身不是“实践”的理论,那么由于“离开实践的思维”不具有现实性,就会有一种虚幻的历史。那么由于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理论,所以“思想发展史”等等,就不单是与“实践”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是“思想发展史”与人类历史是一致的,我们不能把“经济发展史”看成是“思想发展史”的决定因素,或者相反,而是把这些都看成人的实践或人的具有现实对象的历史活动的互相影响,理论的相互之间的影响等等,是与前者一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1:35:03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21:03
“理论和实践是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矛盾体”,是的,我看到你们的联系和对立,你们的联系和对立 ...
     关于这些,我觉得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知觉”和“知性”那里说得比较好。鉴于我感觉自己可能会解释得纠缠不清,因此虽然觉得拿出黑格尔可能又回得到你的回敬,但还是引出来比我的意见更好的意见来比较妥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1:36: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1:43:47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21:12
那时候学的更多的是“毛思想”吧。那么还是创造了很多条件读老毛的著作。
     作为一个国家的信仰层面 ...
     你知道的,那不足以维持信仰。
     一部《圣经》,一套《五经四书》,一本《古兰经》,都足以维持信仰。
     不过讨论这些东西超出话题了。虽然忧国之心甚殷,但我也未尝想在这方面强加于人。对于我而言,有自己的信仰就行了,心里踏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1:47:38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21:36
反而以形而上学的“辩证法”为满足,反而以嘲笑黑格尔辩证法为荣,反而以为不需要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
     1、的确有啊,这是中国特色出来的。
     2、难道你不觉得这两个嘲笑是一样的吗?“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但是,只有在剥去它的神秘的形式之后才是这样,而这恰好就是我的方法的特点”。
     3、关于这一点,其实已经说得很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2:02: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2:12: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2:19: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2:22:38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22:02
黑格尔与老子不一样。
     如果说老子的辩证法体现出一种历史的运动,那么在黑格尔那里有历史和逻辑的 ...
     不是“历史统一于逻辑”,而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老子》自然是有逻辑的,但它的说明的对象不是逻辑,不是逻辑形式,而只是历史的运动。
       自然,你可以把《老子》看作范畴的运动、转换,道,名,无,有,并且你如果对照黑格尔的《逻辑学》,也会发现二者的相似。因为在《逻辑学》里,作为“意识的经验的科学”的那个“经验”你看不到了,而只有绝对知识,因此也就只有一种逻辑的对象性活动。但作为“意识的经验的科学”的《精神现象学》,却有双重的叙述形式,而《逻辑学》是从《精神现象学》的结尾开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2:25:13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21:36
反而以形而上学的“辩证法”为满足,反而以嘲笑黑格尔辩证法为荣,反而以为不需要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
      ““天子失官,求诸于野(四海)。”——春秋战国之乱后,不是又有了秦汉之治么?”

      对呀,不过难道你认为春秋上层的礼制,在秦汉恢复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2:27:14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6 22:19
累了吧?……明天再说吧!
      OK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