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765 6
2005-02-12
经济学洋八股
江苏无锡    陆善民

八股文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对文体、段落有严格的规定,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八股文内容空乏、形式死板,束缚人们的思想。自“五四”以后,老八股不行了,于是有人创新发展出新八股,诸如洋八股、党八股之类。什么叫党八股呢?“就是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所以,党八股属于土洋相结合的一种新八股。鲁迅先生说:“八股无论新旧,都在扫荡之列。”
    所谓土洋结合,翻译成现今时髦语言,也就是中外合资的意思。然而党八股不是哪个党派的专利产品,它的产权基本上属于全民所有,甚至属于全体球民所有。这样说来,经济学家难免其中也有一定股份。有一位经济学家主张写经济学论文应该按照如下格式: (1) 界定经济环境,(2) 设定行为假设,(3) 给出制度安排,(4) 选择均衡结果,及(5)进行评估比较;可以说,写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就是对这些部分进行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填空式写作;而且,掌握了这些组成部分,就掌握了现代经济学论文的基本写作方式,更容易学习和研究现代经济学;如此等等。(田国强,2004)既然又有新股包装上市,广大股民自然要看看其历来的业绩如何。某虽不才,也模仿八股老调,把现代经济学的主营业绩归纳成八项,聊作信息披露。
业绩1:主观想象,脱离实际。现代经济学,也就是目前相当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把人们的主观感觉作为理论演绎的最基本公设,既然是主观感觉,自然因人而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假设消费者的行为时,有的经济学家从最基本的偏好或效用最大化出发,有的经济学家假定消费者行为是由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来表示的,还有些经济学家,另外搞一套公理假设,却得到了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据说这些公理假设也比较合乎现实地描述了经济人的消费行为。有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又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既不向上又不向下的水平需求曲线有没有呢,我看也有。好了,向上向下,不向上也不向下的需求曲线都有了,现代经济学是不是算一门全面的经济学了。我看不是,这不叫全面,这叫什么也没有说,没有告诉人们什么知识,所谓的需求曲线根本就是想象出来的,只不过披上了一件华丽的数学外衣而已。现代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根本脱离实际。“理性”意味着人是利己的,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对于企业而言,理性行为就是在给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选择最佳的投入产出组合以取得最大的利润或经济效益;如果一个竞争性企业,总是不追求利润最大化,终究它要被淘汰。问题是你想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不是实际上就能得到利润最大化。我们的经济学应该研究真实的经济现象。有人按照收益最大化炒股,却跟按照“飞标”原理炒股收益差不多。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现代经济学不排除利他性假设,利己性假设只不过是个工具,就算假设有误,所造成的风险要小得多。这里的“风险”是什么意思呢?还不是委婉地承认由利己性假设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吗。于是又有人提出所谓有限理性假设。还有人通过举例来说明人是自利的,但如果有人举例说明人不是自利的又当怎么办呢。其实,利己利他,是一件事的两面,都是人们观念上的东西,无论从利己出发还是从利他出发,都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应该用客观事实来说明利己还是利他,而不是相反。现代经济学中,利己的、利他的、理性的、有限理性的,都有了,这叫科学?这叫大杂烩,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业绩2:前后矛盾,难圆其说。现代经济学假设理性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现在就看看最大利润等于多少。根据常用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利润最大值原理,竟然得到最大利润等于零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在均衡点G上,一切厂商既得不到超额利润的好处,又不至于蒙受损失。……该行业就处于均衡状态。……完全竞争可以使每个厂商把生产规模调整到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所以把这种情况称做生产的最优境界。”(张培刚,第92页)这就是说,在均衡状态下、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在最优境界,厂商的利润等于零蛋,不亏不赚。这些都是理性人干出来的事吗?实际的厂商,又有哪一位是按利润等于零蛋来经营的?有人出来打抱不平,认为应该对马歇尔、凯恩斯表示“敬畏”,不应该动不动就说不。要知道这里是进行学术讨论,修正谬误、回归真理,才是真正对古人的敬畏。流行的《宏观经济学》中,讲总量均衡,均衡时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年年保持不变,国民收入和消费年年不变,投资还有什么意义?这和理性人假设一致吗?
业绩3:故弄玄虚,画蛇添足。为了能够解释在均衡状态下厂商有利润,现代经济学不断补充“新”概念,诸如“机会成本”、“隐成本”、“显成本”、“历史成本”、“货币成本”、“内涵成本”、“总成本”,利润又有“会计利润”、“正常利润”、“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等等等等。人们自然会问:那你求利润最大化时的利润究竟是怎么样的利润?成本又是怎么样的成本?有人认为现代经济学是“连成本收益利润都搞不清楚的伪学术”,我看一点也不夸张。
业绩4:概念模糊,张冠李戴。上面提到现代经济学连成本、利润都搞不清楚,其实,它搞不清的概念多着呢。什么叫销售收入、什么叫国民收入,它就搞不清,只知道它们都叫收入。现代经济学中常常是这样介绍“乘数公式”的:
“乘数(multiplier),又称倍数。
“在动用政府的财政政策来使国民收入恢复均衡时,政府投资的变动给国民收入总量所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本身大得多。投资的增加可能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这就是乘数的作用。
“比如说,如果增加100万元投资,这时投资品生产者的收入将增加100万元。如果他们增加的收入中,有80%用于消费,那么他们会支出80万元购买消费品。这80万元成为第二轮增加的收入。得到这80万元收入的人再以80%用于消费,即以64万元用于消费,这64万元成为第三轮增加的收入。如此下去:
“100万元+80万元+64万元+51.2万元+……=500万元
“这就是说,100万元的投资,在边际消费倾向为80%时(即人们增加的收入中,有80%用于消费),可使总收入为5倍。”(历以宁,第36页)
看了这段文字,您觉得怎么样?它是不是分不清国民收入和销售收入这两个基本经济概念?增加投资100万元,拿100万元去购买投资品,“这时投资品生产者的收入将增加100万元”,投资品生产者增加的这个100万元收入应该叫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和国民收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光概念不同,数值也相差许多;拿80%的销售收入进行累加,怎么就得到了国民收入呢?这样的“理论”哄哄一张白纸的学生也许过得去,然而,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竟然也对此深信不疑,着实令人悲哀。
业绩5:逻辑混乱,瞒天过海。再往下看:“由于收入增量(ΔY)等于投资增量(ΔI)与消费增量(ΔC)之和,或等于储蓄增量(ΔS)与消费增量(ΔC)之和,所以……ΔC/ΔY就是边际消费倾向,ΔS/ΔY就是边际储蓄倾向,所以投资乘数就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或(1-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历以宁,第37-38页)
这一段话是讲某一年的国民收入增量可以分解成投资增量与消费增量之和:ΔY=ΔI+ΔC,那么,投资增量ΔI肯定是国民收入增量的一个部分,所以部分对整体之比ΔI/ΔY肯定小于1,倒过来,整体对部分之比ΔY/ΔI肯定大于1,但这不能得出“政府投资的变动给国民收入总量所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本身大得多”,因为这个公式里的ΔY并不是这个公式里的ΔI产生的;如果说投资增量ΔI将会产生国民收入增量ΔY,那么,这里的ΔY和上面讲的ΔY就完全是两回事。符号可以都用ΔY,但前后经济意义是不同的。现代经济学经济逻辑混乱,七搭八搭,要跟它讲清楚实际问题,比登天还难。难怪有人会说:西方经济学脱离真实世界的现象,理论内部相互循环,许多命题甚至是伪命题或假命题,容易使经济学变成自言自语的学科。
业绩6:掩耳盗铃,无聊透顶。现代经济学可以说是靠否定萨尹定律起家的,然而,在经济总量均衡分析过程中,又用到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这个条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不就是萨尹定律吗?萨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样的公式,但是他的“供给创造需求”的思想,如果用数学语言表达不就是这样的公式吗?为什么不敢承认这一点呢?有人认为萨尹定律只适合物物交换,有了货币就不一样了。有了货币,特别是有了纸币,用来交换的物品就变多了,或者变少了?有这样的事情吗?总供给=总需求,两边同乘一个货币因子,不还是一个等式吗?至于经济危机,也不是有了货币就一定会产生经济危机的,另外,总供给=总需求成立,也不等于就不会产生经济危机;这些只是产生经济危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现代经济学否定萨尹定律暗中又运用萨尹定律,实在不怎么样。
业绩7:流行全国,穷人倒霉。
业绩8:流行世界,穷国倒霉。
可能有人会说,现代经济学不是使发达国家变发达富强了吗,怎么会有问题呢?其实,发达国家之所以有今天,主要不是理论经济学家的功劳,而是实业家根据经验和本能在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另外,劳动者有工会组织,能够在与实业家的协商中得到应该得到的报酬,使劳动力价值得到实现,这两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当然,可能有人认为归根结底是社会制度保证了实业家和劳动者能够共存双赢、国家富强繁荣。但不管怎么说,不能由国家的富强,推论出经济理论的正确,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历史上有许多军事强国,其军事理论并不一定先进,靠偶然性取胜的所谓福将有的是。
中外合资现代经济学党八股股份有限公司,其经济利润年年亏损,建议证卷监督委员会勒令其停牌、摘牌。
(lu_shan_min@163.com)

参考资料
[1]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2004/11,在中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言。
[2] 张培刚 历以宁:《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2-12 08:49:00
建议陆善民读一下规范的中级以上的经济学教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4 22:44:00
多了解一下再否定别人可能会比较好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4 23:13:00

完全竞争没有利润,胡说八道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7 16:43:00

真是无知者无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7 16:54:00

胡说八道,没有那些所谓故弄玄虚的概念,经济学还是经济学吗?

好好回去读几年书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