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造成平顶山市与新乡市工业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
1.发展观念层面:平顶山市长期依托优势自然资源,有发展观念的局限性,缺乏调整和升级产业层次的主动性,没有处理好发挥比较优势和整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平顶山市建市以来依靠资源原材料行业的高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但是处于国家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平顶山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略显缓慢,陷入“经济发展形势好时没有动力调整结构,形势不好时又没有能力调整结构”的被动局面。
2.政策规划层面:平顶山市和新乡市基本相同,在国际金融危机伴随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大环境下,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国内需求政策、产业振兴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深入推进,这些都带来了经济发展难得的机遇。不同的是新乡市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定位是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育基地和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现代农业示范中心,新乡在先进制造业和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育方面已经成效显著;而平顶山市定位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目前能源化工产品层次仍旧偏低,产业升级步伐缓慢,装备制造业规模和发展潜力还未显现。
3.项目投资层面:新乡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如宝泉4× 3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河南煤业化工与通辽金煤集团总投资26亿元的乙二醇项目、金龙集团投资21亿元的锂离子电池基地、北京圣宝运集团投资15亿元的新型市政管道生产基地、中兵集团总投资13亿元的河南中兵光电产业园、新航集团投资1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基地等,新乡市新建项目中生物医药、电池及电池材料、电子信息等高科技含量项目占多数。平顶山“十一五”期间建成大型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钢铁、火力发电、氯碱化工和洗煤及焦炭行业,近期新建成投产重大工业项目较少,且多为洗煤、焦化企业。
四、扭转平顶山市工业经济发展状况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政策建议
要扭转平顶山市工业经济目前的状况,缩小与新乡市,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乃至走在全省前列,仅仅依靠现有的企业规模是不够的,仅仅依靠抓好现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不行,需要“打好组合拳”:转变观念和作风,狠抓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从根本上下功夫,运用经济手段调整平顶山市工业经济结构,为平顶山市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1.短期效应:抓紧抓好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是近期工业经济提速的关键,特别是抓好现有传统支柱行业中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保持现有企业的稳定增长。
2.中长期规划: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支持,加大产业转型投资力度,着重培育和扶持处在价值链高端的新的产业和企业,为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培育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要素改善:经济发展是各要素合理有效配置的结果,工业经济的发展受区位环境、自然资源、ZF服务、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中,ZF服务、交通物流、人力资源是可以后天改善的要素,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执行力强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务员队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引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不断改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输出的交通运输条件、增强区位优势,集聚和培养产业人才是促进平顶山市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的要素保障。
4.调节手段:在经济运行调节工作中更多的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减少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长期平稳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使那些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已被市场逐步淘汰的企业退出市场竞争,为新兴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腾出土地、能耗空间和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支持。
5.工作机制:树立经济运行调节的整体意识,从政策引导、招商选资、投资强基、日常调节等全程调控,将责任分解到相关各部门、各县区、具体到人,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执行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扑下身子“学、比、看”,建立可操作性强的长效监测和考核机制。
6.发展意识:树立既要立足当前,又要兼顾长远;既要发挥比较优势,又要注重总体协调;既要关注规模增速,又要考虑产出效益的发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