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一下这不是书评啊,我写不出来那么高深的东西,只是书中导言部分的读后感,或者是总结吧。欢迎大家拍砖。
如同著作的书名------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刚读完这本书的导言,觉得书中内容妙不可言。体系非常系统,逻辑非常清晰,给人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才寥寥几页,已经给我补了不少的金融学常识。
导言主要是讲了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金融体系。作者显示回顾了中国金融体系从建立、改革到完善的历程。新中国金融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之前;2、1983---1990年;3、1990年之后。这其中金融发展的大趋势总结为:机构多元化和金融活动市场化。机构多元化发展最猛的是城市信用合作社和信托投资公司;而市场化则比较不完善,表现在微观结构的脱节,这扭曲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功能,这种功能的错位导致货币市场的混乱。
而后作者分析了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形成的原因。这包括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其中,内在原因包括源生动力,主要有经济规模发展水平、产业成长模式、收入水平及其受其影响的投资偏好,外在动力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外在原因主要是指外在的环境,主要包括民族文化、法律制度等。
之后作者有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组成。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其中,作者提出,资本市场主要并且应该是优化存量资源而不是大家错认为的优化增量资源,提出存量调整、风险流动和分散、经济增长的财富分享机制是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而相对于资本市场的资产管理功能,货币市场主要的功能应该是流动性的管理,并指出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的问题,微观结构不衔接,短期融资长期化,货币流动性被迫成为资产管理功能,除此之外,品种单一,货币市场交易主体收到严格限制也迫使资本市场承担了部分货币市场流动性功能的职能。 在商业银行方面,作者针对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制度变革,核心是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化;业务重组,扩大金融创新业务,彻底改变从银行利润过度依靠传统业务;建立风险流动和释放机制。提出商业银行将来的发展将彻底拜托以存款储蓄利润率的衡量标准而将迎来竞争基础上市场化的基准收益率。 其他金融中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流动性、过滤风险、创造产品并通过市场机制发现价格、提供风险组合资产增值的服务等;
在此基础之上,作者还深入一步,进一步思考了有关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中德货币与货币政策、金融波动和金融危机、中国与其他国家金融体系的对比等问题。在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中,货币的含义因之范围而进一步延伸,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实施的基础也将发生改变;也提出了我们应当创造流动性,防范金融危机。最后,在与西方国家对比时,作者认为中国选择的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将在微观层面与美英模式类似,在金融中介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上与德法日有更多的共同点,这也算是作者的预测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