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选择:保外校
需要指出的是,保外校包括保外校中文和外校其它专业。这里以保外校中文为主。
保外校和保外系的原则基本相似,只要下家接受就好。而下家事实上最后对北大的毕业生不可能不接受,所以只要肯外保,就会成功。
保外校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投亲靠友。虽然衙门最雷投亲靠友,但我们必须雷给他们看。最好是找熟悉你的,极端的例子是一位名人之后以比我低得多的G点顺利地保上了戏曲学院。这个不是衙门所说的近亲繁殖,而是他真有特殊的才艺,投亲靠友有助于保护他的真才实学。对于高端的人才而言,门阀制度是大有合理性的,因为人们很容易了解一位天才,却不大容易去考试一位天才。如果你自己默默无闻,也最好找一个熟悉你师门的地方。虽然母校自己已经自杀自灭起来了,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目前我们的校友还都是很牛的,并且是对北大有感情的,会很乐意帮助我们,这个资源要好好利用。对北大同学而言,校友扎堆因而最方便出奔的地方还是顶尖高校,清华、北师大和首师大。
清华目前已经雷北大的博士生了,去做博后基本没指望,不知本科生保研如何。我们当年保清华还是可以得到清华的热情收留的。当年保清华没有保北大的繁文缛节,甚至连英语六级都没有要求。至少在你进入清华之前,清华校方和导师会让你感觉到这里一切都是以学术为重的。至于进去之后……冷暖自知吧,不过其实北大校方也没能做得更好。清华研究生在物质上比社科院等处优厚,至少有空调。坏处是北大学生到清华后会遭遇异样的眼光,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建构得与北大有关。所以到清华去心态一定要好,一定要具备特立独行的能力,不要被洗脑而忘记了学术;同时应具备彻底忘记北大的能力,如果什么事都和北大比较一番,再把北大理想化,就不要活着了;另外学术是靠自己,不要对清华抱有太高的期望,以为到了清华就能安心做学术了。到清华读研是一件利弊互见的事,请不必过分祈祷北大清华互保契约。
北师大是我当初出奔的核心目标,进入也比较容易,是一个靠谱的选择。不过据说北师大看待学生更草芥,一个专业一天之内可以有十个硕士答辩,请掂量着办。我认识一位该校的博士毕业生,对学术规范一无所知,现在从事着与学术无关的工作,准备生了孩子后做全职太太。所以说学术还是要靠自己。顺便,一个坏消息是,我当年准备投奔的刘宁先生现在在社科院和我做同事,因此姐的老路未必可行。
首师大说实话不了解,据说因为我们某位前辈的存在而有点雷我们了,不知对本科生如何,总之该校似乎一直很傲娇。
最后还要提一下本校友所在的社科院。我想说的是,本科仓促出奔的就不要想了。因为社科院不是高校,先生们工作的重心是科研而不是教学,没有带学生的义务。如果要带学生,需要提前打报告。所以如果你一年前没有联系过社科院的某位先生,就不要想了。每年都有人想出奔到社科院,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被告知不招研究生,然后自己坐在那里纳闷,比如当年的我。09级的孩子可以着手准备了。只要你想追随的先生同意,时间又足够早,来社科院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目前看来,社科院对北大是最友善的,学术资源远比北大人想象的要好,就是补助比较低,研究生院在良乡。总的说来,社科院还是适合出奔的,只是不适合仓促。
另外,没有家庭之累的,请考虑外地学校,此不赘述。
我记得我当初是在北师大网站上下载保研申请表的。请大家留意北大教务和外校教务提供的各种信息。请老师写推荐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老师的意见,自己的主意不要太大,不要把老师雷到。请相信老师永远是站在我们一边,最大限度维护我们利益的。
第四选择:出国
这一选择的排序,请依个人情况调整。姐从没打算出国,因此很难提供攻略。
姐不选择出国的原因是出国集去清华和去外地的缺点于一身,姐自尊心强生活能力差想嫁人。
另外,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海归在我们这个专业获得过特殊的优惠。对于准备以中国文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定居海外是怎样的选择,我也不敢妄议。
第五选择:工作
真的,不是考研。做出这个选择之前,请一定确保以上四个选择都没有了可能,因为这个选择和那四个选择之间落差比较大。
姐当初工作的目标是某杂志编辑部,决定如果北师大不要我,我就不再浪费青春考研了。如果不是从事科研,那么本科和硕士其实没啥区别,而本科毕业工作的好处是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和更长的工龄,并在求职时具有年龄优势。我当年本科毕业工作去了出版社的同学现在事业和家庭都很好。而且本科毕业时年纪小,可以毫无压力地被呼来喝去,硕士毕业再工作会更痛苦一些。
本科毕业工作的话,一定要高高兴兴地去,其实很好的。不要再琢磨考研的事了。职称、学历什么的,可以在单位慢慢混,耽误不了什么。
需要防止的是,在前四条路堵死之前知难而退。做科研终究是比去出版社好的,如果可以通过保研这种代价不惨重的方式继续做科研,还是不要工作。不要相信江湖上说做学术不好的传言。江湖上传诵的那些混得很惨的北大人,往往都是轻信江湖传言之辈。
最不推荐的选择:考研
从姐多年的观察来看,考研的不公平远远大于高考的不公平。不是考研潜规则多,而可能是考研这种选拔制度本身成问题,或许学问到了这个程度,就很难考试了。总之我欣赏的人物往往在高考中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选择考研后都受到了各种打击。对于不合理的制度,我们只能在其中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认可这种规则,老老实实地按它来行事。擅长考试的庸才希望天才来和他们一起参加为庸才准备的考试,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如果你没能成功地在保研制度中分一杯羹,建议你决绝地离开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学术界,不要再为它浪费生命了。毕竟,考研的经历是很折磨人的,代价太大。
总之,就是仙剑的那句话,既不回头,何必不忘。请毅然决然地出奔,保护好你自己,保护好我们这个世界上仅存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