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46 1
2011-09-18

稍微关注时事的人应该可以想见,姐写这个题目,并不是要写北大有七个出口你半夜杀了人怎么逃窜之类,而是要给08级的师弟师妹一点忠告,你懂的。由于政策一如既往地仓促变更,今年势必又会有一批自以为会留下的师弟师妹面临仓促出奔的命运。我是一个既无高尚品德又承受力差的人,因此我在北大的九年,经历过一次成功的仓促出奔和一次未遂的仓促出奔,因此我想我有必要向我认识人还比较多的08级介绍一下我的出奔经验。毕竟我已经习惯了向你们分享我的经验,并且曾经以为我有机会与你们一起分享更多的经验,现在恐怕是最后一次了。09级以后大概没多少人加我校内吧。

如果有人认为本文是一个卢瑟的泄愤之作,那么你认为得不错,我们卢瑟总是要苦怜苦穷帮穷的。如果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有某种意思,那么这篇文章的确有那个意思,作为北大出了门子的女儿,我会永远服膺我服膺的那些人,但不会再对我不服膺的人表示谦恭。

我的仓促出奔包括两次:05年保研,似乎也是保研名额缩减,我自己G点不理想,钱公出国不带研究生。出奔未遂,遂迎来今年的第二次出奔,很成功。第一次出奔的信息略旧,但内容比较适合目前要出奔的诸位,故以第一次为主。

以下出奔选择依上策到下策顺序排列,介绍其前途的优劣及简单攻略。主要照顾真正有意学术的师弟师妹,讨厌学术的也跟着听听。

第一选择:本系内保

没错,本系内保仍旧是毫无疑问的第一选择,姐混成今天这样了还这么说,所以请相信姐。这不是因为我们对这所在纪律上视我们如寇仇在学术上视我们如草芥的母校还有半毛钱感情,而是纯粹为我们将来求职着想。虽然母校很看不起我们的北大背景,甚至将我们的北大背景视为污点,仅仅因为我们读过北大,就剥夺我们在升学和就职时公平竞争的机会,但用人单位并不这么看。我投过的四个单位都曾经拿我的三北背景说事,给予很高的评价。北大的学位还是有用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外面的人挖空心思趋之若鹜,衙门也不会看我们不顺眼了。

同样是获得三北背景,考研要比保研忍受更多的不公平。因此,只要有机会,一定不能主动放弃内保。

之所以还要在这里强调这句废话,是因为北大同学有知难而退的习性。我当初就曾面对上述困难而准备放弃内保出奔,多亏我大舅以求职为由千方百计说服了我,现在看来,老教授的话还是对的。更请部分北大同学收起你的正义感,不要因为保研不正义就不参与,因为这会导致你马上面对更大的不正义。

在保留内保资格的同时,一定要筹备一个外保,但内保的资格绝不能放弃。我看到已经有老师劝告大家安心准备考试,请大家真的安心准备考试。请相信任何一次政策变动都会包含相当比例的雷声大雨点小成分,最后实际的结果总不会像政策宣称的那样悲惨,我们的老师会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护有真才实学的学生。我们当年一些曾被认为处境不妙的同学,最后都在保研中获得了好的结果。

另外,你的实力并不像你的G点显示的那样糟糕,请认真复习,你的考试结果会比平时闲云野鹤状态下取得的G点优秀得多。我当初是出于对母校礼貌也对我大舅礼貌的心态去参加保研考试的,本来认为自己一定会被淘汰,但最后却获得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分数。传说,有位老师在见到分数之后对我的出奔计划表示了很大的不理解,并说“这样的学生一定要想办法留下”。他是没有理解我在惶恐之下出奔的痛苦。

我们当年的制度是,通过G点初筛可以进入保研考试的人,入围之后不再计较G点,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线。这就给了我这样的低G点人群以重新做人的机会。请注意,笔试大综合的内容包括所有的专业限选课,也就是文学、语言、文献三个专业要求本专业学生选修的所有课程,不要以为西方文学史、汉语史和中国文献学史是不考的。请互相借阅、复印一下,有教材的看教材,没教材的看笔记。如果同届之间不便借,可以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的。不过不要着急,大家都不太懂别人的专业课,保证把自己专业那三分之一答好,应该就可以了。

如果你们也有面试,可以准备一个行卷,印上你得意的论文或代表你水平的随笔,交给面试老师过目,或许会有用。回答问题时,要拣自己熟悉的内容说,不必太考虑扣题。我当年是扯了一个小时的易经,重要的是淡定。当年传诵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一位本科学历史的前辈要保古代文学,抽到的问题是唐代边塞诗,他对此毫无了解。于是他就结合着中学课本上的几首唐诗,讲了一下自己熟悉的唐代国际关系史,结果暴得高分。讲这个例子,主要为了让大家举一反三。

最后,只要能直博,一定直博吧,别傻。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直博毕业生比普博毕业生受歧视的现象,而直博生的年龄优势是显著的。我们这个专业博士的就业形势比硕士还是好得多的。如果你出于正义感或对自己未来不确定而放弃直博,将来硕士毕业时势必面临多一次的出奔。而且,一个21岁女孩选择直博的社会压力,远远小于一个24岁女孩选择考博的社会压力。

第二选择:本校外保

也就是保到本校的外系。这一做法的优点在于,既保留了我们的三北身份,又在表面上不像内保,稍微可以不那么触痛社会敏感的神经,因而阻力略小。其缺点在于,如果你将来的论文还想做中文系的题目,在选题时会有小小的不便,要考虑到你所在专业的学科特点。

好学的北大本科生一定是选过一些外系的课的,如果你有一两门和任课老师相与甚欢,请保持与他们的联系。当然,如果在今年之前你就表示过想跟该老师读研,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不过这个就不属于“仓促”出奔的范畴了。如果没有表示过,现在表白完全不晚。外系的老师同样会尽最大努力保护你,甚至有时比本系的老师更nice。

保外系最经典的去处是外院的世界文学专业,那里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我们的系友,姐当年准备的本校外保去向就是那里。想继续做中文题目的,去历史系和哲学系也很好。如果不是非要研究中文的,就更自由了,我的同学保到教育学院和经院的,现在都过得很成功。

外保的关键是要去的院系肯接收你,这个请与你想追随的老师沟通。只要你找好下家,我们系会百分之百支持,把你本科各方面的表现说得好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18 20:49:24

第三选择:保外校

需要指出的是,保外校包括保外校中文和外校其它专业。这里以保外校中文为主。

保外校和保外系的原则基本相似,只要下家接受就好。而下家事实上最后对北大的毕业生不可能不接受,所以只要肯外保,就会成功。

保外校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投亲靠友。虽然衙门最雷投亲靠友,但我们必须雷给他们看。最好是找熟悉你的,极端的例子是一位名人之后以比我低得多的G点顺利地保上了戏曲学院。这个不是衙门所说的近亲繁殖,而是他真有特殊的才艺,投亲靠友有助于保护他的真才实学。对于高端的人才而言,门阀制度是大有合理性的,因为人们很容易了解一位天才,却不大容易去考试一位天才。如果你自己默默无闻,也最好找一个熟悉你师门的地方。虽然母校自己已经自杀自灭起来了,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目前我们的校友还都是很牛的,并且是对北大有感情的,会很乐意帮助我们,这个资源要好好利用。对北大同学而言,校友扎堆因而最方便出奔的地方还是顶尖高校,清华、北师大和首师大。

清华目前已经雷北大的博士生了,去做博后基本没指望,不知本科生保研如何。我们当年保清华还是可以得到清华的热情收留的。当年保清华没有保北大的繁文缛节,甚至连英语六级都没有要求。至少在你进入清华之前,清华校方和导师会让你感觉到这里一切都是以学术为重的。至于进去之后……冷暖自知吧,不过其实北大校方也没能做得更好。清华研究生在物质上比社科院等处优厚,至少有空调。坏处是北大学生到清华后会遭遇异样的眼光,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建构得与北大有关。所以到清华去心态一定要好,一定要具备特立独行的能力,不要被洗脑而忘记了学术;同时应具备彻底忘记北大的能力,如果什么事都和北大比较一番,再把北大理想化,就不要活着了;另外学术是靠自己,不要对清华抱有太高的期望,以为到了清华就能安心做学术了。到清华读研是一件利弊互见的事,请不必过分祈祷北大清华互保契约。

北师大是我当初出奔的核心目标,进入也比较容易,是一个靠谱的选择。不过据说北师大看待学生更草芥,一个专业一天之内可以有十个硕士答辩,请掂量着办。我认识一位该校的博士毕业生,对学术规范一无所知,现在从事着与学术无关的工作,准备生了孩子后做全职太太。所以说学术还是要靠自己。顺便,一个坏消息是,我当年准备投奔的刘宁先生现在在社科院和我做同事,因此姐的老路未必可行。

首师大说实话不了解,据说因为我们某位前辈的存在而有点雷我们了,不知对本科生如何,总之该校似乎一直很傲娇。

最后还要提一下本校友所在的社科院。我想说的是,本科仓促出奔的就不要想了。因为社科院不是高校,先生们工作的重心是科研而不是教学,没有带学生的义务。如果要带学生,需要提前打报告。所以如果你一年前没有联系过社科院的某位先生,就不要想了。每年都有人想出奔到社科院,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被告知不招研究生,然后自己坐在那里纳闷,比如当年的我。09级的孩子可以着手准备了。只要你想追随的先生同意,时间又足够早,来社科院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目前看来,社科院对北大是最友善的,学术资源远比北大人想象的要好,就是补助比较低,研究生院在良乡。总的说来,社科院还是适合出奔的,只是不适合仓促。

另外,没有家庭之累的,请考虑外地学校,此不赘述。

我记得我当初是在北师大网站上下载保研申请表的。请大家留意北大教务和外校教务提供的各种信息。请老师写推荐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老师的意见,自己的主意不要太大,不要把老师雷到。请相信老师永远是站在我们一边,最大限度维护我们利益的。

第四选择:出国

这一选择的排序,请依个人情况调整。姐从没打算出国,因此很难提供攻略。

姐不选择出国的原因是出国集去清华和去外地的缺点于一身,姐自尊心强生活能力差想嫁人。

另外,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海归在我们这个专业获得过特殊的优惠。对于准备以中国文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定居海外是怎样的选择,我也不敢妄议。

第五选择:工作

真的,不是考研。做出这个选择之前,请一定确保以上四个选择都没有了可能,因为这个选择和那四个选择之间落差比较大。

姐当初工作的目标是某杂志编辑部,决定如果北师大不要我,我就不再浪费青春考研了。如果不是从事科研,那么本科和硕士其实没啥区别,而本科毕业工作的好处是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和更长的工龄,并在求职时具有年龄优势。我当年本科毕业工作去了出版社的同学现在事业和家庭都很好。而且本科毕业时年纪小,可以毫无压力地被呼来喝去,硕士毕业再工作会更痛苦一些。

本科毕业工作的话,一定要高高兴兴地去,其实很好的。不要再琢磨考研的事了。职称、学历什么的,可以在单位慢慢混,耽误不了什么。

需要防止的是,在前四条路堵死之前知难而退。做科研终究是比去出版社好的,如果可以通过保研这种代价不惨重的方式继续做科研,还是不要工作。不要相信江湖上说做学术不好的传言。江湖上传诵的那些混得很惨的北大人,往往都是轻信江湖传言之辈。

最不推荐的选择:考研

从姐多年的观察来看,考研的不公平远远大于高考的不公平。不是考研潜规则多,而可能是考研这种选拔制度本身成问题,或许学问到了这个程度,就很难考试了。总之我欣赏的人物往往在高考中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选择考研后都受到了各种打击。对于不合理的制度,我们只能在其中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认可这种规则,老老实实地按它来行事。擅长考试的庸才希望天才来和他们一起参加为庸才准备的考试,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如果你没能成功地在保研制度中分一杯羹,建议你决绝地离开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学术界,不要再为它浪费生命了。毕竟,考研的经历是很折磨人的,代价太大。


总之,就是仙剑的那句话,既不回头,何必不忘。请毅然决然地出奔,保护好你自己,保护好我们这个世界上仅存的天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