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h21 发表于 2011-9-18 21:46 
好象未完啊
三、深层次问题:三重三轻
由于上述诸多理论和现实中的误区和错误观点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当前“三重三轻”的不科学发展观和现象:重政府轻市场、重国富轻民富、重发展轻服务,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发展与创新。这里简单论述如下:
第一、重政府轻市场。尽管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个市场化改革的动态过程中,“大政府、小市场”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于是如前所述一些人便将政府主导而不是市场导向当成所谓“中国模式”的精髓,使之政府在不该管的许多地方抓着不放,该管的许多事却没有去管或没有管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现象越来越多。
一方面,政府宏观调控几乎变为微观调控,随时随地随处都在用,宏观调控几乎快变成了微观调控,导致行政权力干预价格、干预市场供需的势头增强,使得市场传递信息,提供激励和决定收入分配的三个基本功能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被削弱。这与早期邓小平所倡导的大胆闯、坚决试,实行松绑放权,赋予个体经济自由的做法,是相背离的。
另一方面,政府在强力介入市场的过程中,已从市场秩序维护者蜕变为市场参与主体,控制了太多的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源(如土地、能源),控制了太多的市场准入(如电信、航空、铁路),并且国有企业也进入了一般性竞争行业(如房地产),使得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其动力引擎的作用被削弱,这也导致民企向公权力所有者输送私人利益的腐败行为屡禁不绝。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判断,政府在强力统御和高度介入市场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庞大的市场利益。进一步深化改革难免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包括政府自身,这就使得改革的动力在减弱,改革的共识在减小,很多人沉湎于过去改革的成功,停滞于过去发展的经验,殊不知过去在政府主导下的成功并不必然确保未来的成功,过去在政府主导下的发展经验也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桎梏。在此背景下,要确保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更需要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跟进。
第二、重国富轻民富。政府不仅在市场维度的无为之手上没有扮演好应有的角色,频繁越位,反而在社会维度的援助之手上角色缺位,攫取之手的错位角色日益加强,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有愈益恶化的趋势,使之民富严重滞后于国富。并且,尽管中国经济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依然排在世界100位左右,且存在很大的贫富收入差距,离建立在均富基础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民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阶段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