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至少涵盖科技、绿色和数字三大方面的集成体,对其评价测度需要依托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文章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的综合体系,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从而得到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水平,力求揭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总量水平和结构、区域差异和现状
相关数据: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新质生产力报告词频
二、新质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全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特征,东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不同梯队之间的差距较大,反映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异质性
2021年,广东省、江苏省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归档为第一梯队,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双引擎,广东省新质生产力水平达到0.8
第二梯队包括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和山东省,其新质生产力水平均超过0.4
河南省、福建省、四川省、甘肃省、重庆市、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和天津市9个省市位居第三梯队,其新质生产力水平均超过0.35
河北省、江西省、陕西省、辽宁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海南省8个省市自治区位居第四梯队,其新质生产力水平均高于0.3
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第五梯队
四、参考文献
卢江,郭子昂,王煜萍.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