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准留学生们斩获各高校 offer的时候,小编也陆续收到项目学员分享收到伯明翰大学offer的喜讯!!

据小编了解,同学们选择学校的依据竟有一条上榜的理由是追星!!追随优质偶像的脚步,踏入同一个校门,坐在同一个图书馆肝论文刷文献,可谓是新时代正能量追星的正确方式👍。
小编整理素材的时候,发现钟南山院士是伯明翰大学的荣誉博士 !正经的知识又增加了。 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吧!
伯明翰大学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始建于1825年, 是位于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世界百强名校,英国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中的首位成员,英国12所精英大学之一。同时也是英国常春藤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核心成员,M5大学联盟成员,国际大学组织“Universitas 21”创始成员,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成员。
学校排名
No.90—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
No.64—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医学)
No.12—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医学)全英
No.12—2022年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临床与健康)全英
No.13—2021年REF英国大学学术研究实力排名
国内知名校友: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新冠状病毒的领军人物。

因医学上和非典中的杰出贡献,伯明翰大学授予钟南山先生荣誉博士学位。
内容参考自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官网

李四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地质学之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李四光先生是伯明翰大学1913届本科毕业生、伯明翰大学1917届硕士毕业生,1931年,被伯明翰大学正式授予博士学位。
内容参考自腾讯网

姚桐斌
两弹一星元勋之一,是中国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奠基者,优秀的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中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
1947年10月,姚桐斌先生进入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于1949年和1951年先后取得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内容参考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官网、腾讯网
国外知名校友:

保罗·纳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细胞生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发现并阐明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对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机制。 1970年,保罗·纳斯(Paul Nurse)在伯明翰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学士学位。
内容参考自科学时报

彼得·梅达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生物学家,对免疫学做出的杰出贡献,移植免疫学的开创者 ,被誉为“器官移植之父”。 1947-1951年,彼得·梅达瓦(Peter Brian Medawar)任伯明翰大学动物学教授。
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

莫里斯·威尔金斯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解开了DNA分子结构,以及一些相关研究,使其与弗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曾在伯明翰大学任教。
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

约翰·罗伯特·范恩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药理学家与生物学家, 毕业于伯明翰大学的约翰·罗伯特·范恩爵士(John Robert Vane)通过对抗炎化合物(如阿司匹林)的研究,开创了一套有效治疗心脏病的新疗法和新药以缓解疼痛、炎症和血压异常问题,并于1982年被授予诺贝尔奖。
内容参考自伯大推文

戴维·索利斯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因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获得了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 。
在伯明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戴维·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曾与 迈克尔·科斯特利茨 合作关于2维XY模型相变问题研究的发现,后被命名为Kosterlitz-Thouless相变。 1965年至1978年,他在伯明翰大学担任数学物理学教授,在那里他开始与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合作。
内容参考自伯大官网

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设计合成分子机器领域的贡献与法国科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以及荷兰科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0年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勋爵(James Fraser Stoddart)加入伯明翰大学,并于 1993年至1997年间, 于伯明翰大学 担任化学系主任。诺贝尔奖引用了他从1991年开始的研究论文。
内容参考自伯大官网

弗朗西斯·阿斯顿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化学家,毕业于伯明翰大学的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Francis William Aston)借助自己发明的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 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元素的研究方式,并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内容参考自伯大推文

沃尔特·诺曼·霍沃思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化学家,曾任伯明翰大学副校长。诺曼·霍沃斯爵士(Norman Haworth) 因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合成的出色研究被共同授予诺贝尔奖,此重大发现为日后医用维生素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参考自伯大推文

据资料记录,伯明翰大学截至编稿日已培养出10位诺贝尔奖得主,总获奖数居全英大学前十,医学领域取得的诺奖数更是贡献了半壁江山!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请以伯大官网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