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425 3
2011-09-21
《钢的琴》的电影与东北下岗工人的命运-经济学家和有关官员的道德血液哪里去了?


     在吴晓波看来,《钢的琴》带给当今中国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停留在电影领域。“一地衰败的铁西区过去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关过去了,2000万下岗工人的人生也都过去了。现在,只有很小很小的一点忧伤,留在一部叫做《钢的琴》的小成本电影里。”

    但正是这部电影直面了几乎快要被这个社会遗忘的人群。“他们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却承担了完全不可能承受的改革代价。”吴晓波写道。他这篇影评的标题,叫做《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

    这个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阳台,一跃而下。

    7月7日,电影里那架用钢制成的钢琴被装进了一辆蓝色的大卡车中,离开拍摄地鞍山,来到北京。在导演张猛看来,比起那些能映出优美倒影、黑白相间的钢琴来,这架“钢的琴”显得“笨拙又束手无策”。

    就在两个多月的拍摄工作完成后,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生锈,然而“琴虽锈了,记忆没锈”。与钢铁有关的岁月,是这个36岁的导演生命中难以回避的一部分。他出生在铁岭的一个工厂大院,家族里有7个人曾分别在辽钢和铁西铸造厂工作过。

内附:

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

    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列内燃机车、第一架飞机、第一艘万吨轮、第一桶原油都是从东北生产出来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基础。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不会有今天中国工业的蓬勃发展。

……是时候该停停自己的脚步,等等我们的灵魂了。

全文下载:



附件列表

《钢的琴》的电影与东北下岗工人的命运-经济学家和有关官员的道德血液哪里去了?.txt

大小:27.54 KB

 马上下载

《钢的琴》的电影与东北下岗工人的命运-经济学家和有关官员的道德血液哪里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21 16:19:24
我们经常听到改革有代价,这种代价需要百姓来承担,但是改革成果归百姓享有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0 15:41:14
好文,我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0 15:57:32
太多人的人生就是这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