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875 109
2005-02-13

价值是什么?

曹国奇

此文被许多网站转发,包括德国网站。

vagabond批评我道:价值是什么,怎么产生的(你)都没搞清楚,怎么谈分配?就算你把萝卜当人参卖,你也得有萝卜吧,也许阁下是“空手道”高手。你还是歇歇吧。别研究经济学了,也别研究马克思或其他人了,先把逻辑学(特别是数理逻辑)当作小学语文学好吧。曹国奇说:你口气别太大,做人得谦逊!

正文======================================

在当今的学术界对价值的定义或是理解,可谓品种繁多,如:价值是劳动,价值是关系,价值是效用,价值是规律,价值是权力,价值是耗费,……,只剩下 “价值是商品、价值是人” 这两个品种没人开发了。所有这些品种的一个共同点是:价值是一种客观实在或实在间的联系。这些实在本来已都有自己的学名,但是我们学术界将它抱养了,自然得重新取个名字,叫价值。所以价值仅是客体的同义重复。这种混乱局面说明我们没有真正思考过“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可是说在已有的价值理论中,都可以而直接用其实体的真名字替代价值,而绝不影响其理论的说明和表述。如:在劳动价值论中,可用劳动替代价值而保证其原理不变,且表述更简洁;在效用价值论中,可用效用替代价值而保证其原理不变。

一、价值的使用价值是什么?

对习惯经典理论表述的人一定会对这个问题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种混账问题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而言,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种不同属性,自然不能有这种混账表述;对效用价值论而言,价值就是效用(使用价值),同样不能有这种混账表述。但是,你别慌,这个问题实在得很,它是问你:价值是做什么用的?你总不能说你研究的价值没有用途吧,不然你研究它干嘛?如果你觉得这种表述很混账,那只因为你习惯了经典的表述,一种并不需要价值的价值理论的表述。

那么我们研究的价值有什么用途呢?或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价值呢?从个人看,我们所谈的价值的唯一用途就是度量财富(或商品)的多少,再不会有第二种用途。这就是说价值属于量的范畴,是一种量。给一个苹果,有很多量能度量它的多少,如质量、体积、摩尔,但是它们不符合经济学需要,于是经济学中得找到自己的度量方式,即要找到价值。显然如果有一种已知的量符合经济学需要,则便能统一度量苹果和铁,即在交换方程“10个苹果 1斤铁”中两边都用这个量计数时,其数值是等相等的,而非101这两个不相等的数。毫无疑问,实际中是通过价格使方程两边在计数上相等的,如10个苹果等于10元钱,则1斤铁也肯定等于10元钱。价格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学量,在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称它为交换价值。但是价格不是理论上说的价值,而是苹果中的价值与货币中的价值的比较值。

显然,价格只是实际操作,属于技术层面的,同用秤和尺子测量物质多少是同一个道理。在科学层面要回答的是为什么有这种操作,这就要求回答没有这种操作时商品(包括货币)的多少如何确定。譬如尺子能测量它物的长的多少,只因二者都有长度;譬如秤砣能测量它物的质量的多少,只因二者都质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表述这种关系,就是交换价值的背后必定有一种共通的东西-----------价值。有人批判马克思的这种表述为循环论证,这说明他还没有理解量与测量之间的关系。价格是测量的量,而非原始量。

显然,用价值度量商品多少时将不依赖实际操作,从而消除了因操作产生的误差。这就是说,同质量、长度、摩尔等量在操作之前就存在一样,价值也必定在交换之前就存在,从而价值与交换之中或交换之后的东西无关。也正因为价值与交换无关,且在交换之前,所以它能充当交换的标准。明白这一点很重要,这将排除很多曾被我们认为与价值有关或决定价值的东西,如供求、交换关系、分配规律等,这些东西与价值无关。

二、价值是什么?

从价值的用途来看,价值应该是指财富(效用、使用价值)的多少,而非价值是财富。显然,当价值是效用时,则有效用度量效用,这违反了“度量A的一定不是A”的这一原则,也必将陷入循环论证。但是财富的多少不能直接度量,因为不同效用间不可比较多少。马克思的这一论证是无话可说的。但是马克思对商品进行抽象没有得出商品的质,却得出了生产商品的东西的质------抽象劳动,这是说不通的。

那么为何实际操作中直接测量了各商品的多少,而理论中却又证明商品的多少不能度量呢?这在于商品交换是第二性质的,劳动交换是第一性质的,从而我们真正要度量的(也只能度量的)是劳动这个事件的多少。这就好比色彩,它是第二性质的,从而对色彩的各种度量(如色明度、饱和度)都是从其第一性质“波”上进行的。很显然,马克思也认为到了这种关系,即“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交换”,但是很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用这个结论来认识价值。马克思本是可以避免他那个怎么也说不通的抽象劳动的,完全可以直接从“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交换”上说明为何要度量劳动。从抽象劳动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走的一段弯路。

可见,价值不是劳动,而是劳动的多少。至于这个劳动是指人的活劳动还是指生产商品这个事件﹝即劳动整体),是另外一个问题。个人认为应该指劳动整体,因为劳动整体范畴与商品的范畴一致,而人的活劳动范畴与商品的范畴不一致。实质和表体不一致是说不通的。

这里要强调的是:无论价值是指谁的多少,价值必须与财富的多少成正比,这是由正比定理(公理)决定的。所有的度量衡都必须服从正比定理,不可能出现1个苹果计数为500克,2个苹果的计数还是500克的这种“反比”现象,否则度量系统必定乱套。至于怎样弄出价值与商品量成正比,以自圆其说,那就各显神通了。

三、价格是叠加的

价值分配的实质就是实现财富的分配,用马克思的价值论来表述就是价值转形。商品交换是分配财富的一种手段,所以决定商品价格的价值不是生产它时创造的价值,而是分配后商品得到的价值(相当于生产价格)。经典理论中各种被认为决定价值或与价值有关的东西,如供求、欲望、社会关系、分配规律等等,都是影响商品分得价值多少的因素,它们只与分配价值(或生产价格)有关,与价值的创造无关。显然经典理论中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混为一体了,如马克思的理论中,后来又认为价值是社会关系,从劳动价值论变成了关系价值论。其实社会关系只是从分配这个角度来决定商品的分配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与价值的创造无关。在分配中,各因素是按叠加原理来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的(包括最后的成交价格)。商品的价格是叠加的。如工资作为劳动者的价格,由保险、工龄、职务、奖金、供求等等众多方面叠加的。

叠加原理【见曹国奇“价值(价格)叠加原理”一文,http://www.jjxj.com.cn/】说明,商品的价格是分层决定的,即这个层面由这些因素决定,另个层面由另一些因素决定,然后各层的决定再叠加。任何一种分配规律都不可能决定价格的全部,都只能决定价格的一部分,如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要素分配等等。经典的分配理论是高度欠缺的,往往认为一种分配规律决定了价格的全部,这是不可能解释实际的,如解释十六大提出的多元分配精神,如解释自己的工资。顾自安在其“价值理论与分配规则”(http://www.jjxj.com.cn/)一文中认为分配是一元的,即按劳分配,他应该对照自己的工资单来写这篇文章的。即使不说顾自安支出的活劳动与几十年前、几百前的以及国外的顾自安差不多这些事实,起码特保费是与劳动多少无关的。大凡经济学家都应先将自己的价格解释清楚,再去解释别人的价格。(顾自安来信说他在该文中不是这意思,本人在此表示歉意)

前面说价值应服从正比定律,那么如何解释实际中的反比现象呢?这是由平均化规律决定的,该规律主管宏观层面的价值分配,即决定社会总财富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此时如假设A部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它部门的生产率不变,则A部门多创造的价值(或财富)将在各部门平均分配,于是一个部门得一点。这样对A部门而言,由于多创造的价值分给别人了,而其商品量又增加了一倍,所以其价格就得反比降低。【见曹国奇“价值在宏观上的分配”一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1,或http://www.jjxj.com.cn/】。但是这种反比降低只是接近反比降低,因为其多创造的价值也要分一点它自己。这就是同工不同酬的原因。在国家间比较,是因为两国的人均总价值量不一样,从而平均分配后工资水平不一样;在企业间比较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总是说要兼顾公平,那么为什么要兼顾公平?只因为我们得遵循平均化规律,只因为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供求规律这些微观上的分配规律总在制造不公平。--------价格是叠加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3 12:29: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2-13 12:30:00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坚定不移地用劳动来解释价值?

我想问一个问题,可能不太恰当,请各位见谅先:

你认为女支女创造价值吗?她劳动了(体力劳动),也交换了(收了钱),她创造价值了吗?她创造的价值凝结在哪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3 12:32:5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3 13:03:00

我是不接受“创造价值”的表述的,但为了承接历史又这么用了。对此我在早期文章中己经说明。

你与女友恋爱,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换。作为交换双方的付出,这自然有个度量的问题,那么怎么度量呢?这便要引进价值这个概念。价值就是指能完成这种度量的量,它本身既不是财富,只是表述财富的多少。至于是度量恋爱事件的本身,还是度量恋爱的结果(如快乐、孩子),那是另一个问题。

做为价值理论,首先必须明确价值有什么用或准备用它说明什么。不明确这一点那就不好玩了,只有胡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3 16:31:00

那么您可以先问自己:财富是什么,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富裕?为什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才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以前各社会形态的人难道不想富裕或努力不足?如果纯粹归结到科技进步的因素,那么您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产生,为什么同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资本主义国家?财富度量和分配(分工)都是次一层的问题。

按老马的理论,价值的确是用来度量财富的,但您搞错了一点,价值其实是财富的构成部分,价值的增加就是财富的增加,所以,我们追问价值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一般人想到的它应该是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相对而言物质是守恒的。您根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如果财富有自己的生命,又不是物质,那老马的其它贡献(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就没基石了,所以非要解决这一问题,但我想了数年而不得其解。这与“生命越进化越有序”毫无关系。因此,老马接受了李嘉图的劳动理论,而别的流派创造了效用论。您说得对,“可是说在已有的价值理论中,都可以而直接用其实体的真名字替代价值,而绝不影响其理论的说明和表述。如:在劳动价值论中,可用劳动替代价值而保证其原理不变,且表述更简洁;在效用价值论中,可用效用替代价值而保证其原理不变。”如果价值(财富)是劳动或效用,那么人越多就该越富裕,我们见到的情况完全不是如此。不同劳动是不等值的,而且也不能用科技含量来解释,gene21说妓女是否创造价值,按劳动或效用论来说,她们当然创造了价值,而且,她们的低科技含量不妨碍她们的收入高于“造原子弹的”。所以,您在另一篇跟贴中也说的对,老马并没有直接说劳动创造价值(财富),劳动创造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因此李嘉图以降的主流价值论应该是劳动(交换)价值论(可惜这里的许多人都没搞懂)。它意味着劳动创造价值(庸俗的马克思或唯物主义经济理论),但价格由市场确定,所以苏联建国后不久就不得不施行新经济政策,而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自律之间保持平衡谈何容易,凯恩斯搞政府干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奥地利学派就走另一个极端(纯粹的市场理论),谁也说服不了谁。马克思的“贡献”在于剩余价值论,这才进入了您所谈的分工(分配)理论的理论:既然最初财富是劳动,那么社会不公的根源就可能产生于此,粗略地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幅这样的图解(记住,先得说明工人何以能够被剥削,才能继而说明他们如何被剥削,您没搞清楚两个层面,所以我认为您该先读逻辑学而非经济学)。社会不公源自分配不公是庸俗的马克思主义,光在分配过程中保持公正是不可能解决贫困问题的,当年中国共产党在政府层面搞“一平二调”都行不通。所以,我说这里有些人只有一腔莫名其妙的仇恨,没有大脑,因此,没办法与他们理智地探讨问题。您如果在分配问题上打转是不可能击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至于索然,他感兴趣的是技术层面,譬如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影响(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会不会变以及如何变),那又是一个层面了,您与他争辩,难怪他也会觉得不耐烦。

我浏览了您的全文,而且回复了您所有的帖子,这才真是谦虚。如果我根本不看您的帖子,也不回复,或在回复里唯唯诺诺,心里却不以为然,那才是虚伪和傲慢。我想我们有可能在这点上有一致意见。我不敢否定先生的研究成果或创见。但我们讨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问题,而且应该一步一步地试图解决问题,否则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4 00:52:00

财富是什么,这是一个尚无法定义的概念,你如能拿有创见性的定义我自然高兴,也好用来回答一些网友的追问。目前说财富是有用的东西,含糊不清,我也不满意。

也许财富包括劳动,但是财富不仅是劳动。你说劳动是财富我也没法反对,但是劳动肯定不是人们认同的终极财富,如大米、电视节目。也许劳动是创造财富的财富。

价值其实是财富的构成部分,价值的增加就是财富的增加,所以,我们追问价值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一般人想到的它应该是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相对而言物质是守恒的。您根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根本没想到你会认为价值是财富的一部分,所以没法领会你强调守恒律的用意。如果价值如你所述,那么,一、你还得建立一个概念描述价值的量;二、你还得说明价值占财富的百分比,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确定整个财富是多少。且不管你能否完成这两步,你的描述远不如我定义的价值是财富的量来得更简节,这是肯定的。

如果价值(财富)是劳动或效用,那么人越多就该越富裕,我们见到的情况完全不是如此。在马克思体系下,价值不是财富,他区分得很清楚,这是马克思的贡献。相反,是你自己回到斯密体系下,将价值与财富混为一体了。马克思开始认为价值是度量财富的量,但他在抽象劳动之后便抛弃了这一观点,价值变成了财富的替身。我一直将“价值是度量财富的量”坚持到底了。抽象劳动是为渡过财富不可直接计量这一难关而虚构的,显然马克思没有成功。马克思实际上是用的“质料”论,但该论在此不适用。我从两个途径解决了这一问题,两个途径得出的结论一致。本文是谈从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能力论)上解决此问题,另也从测量学上直接解决此问题-----认为通过测量“劳动整体”间接测量财富的多少。

马克思的“贡献”在于剩余价值论,这才进入了您所谈的分工(分配)理论的理论:既然最初财富是劳动,那么社会不公的根源就可能产生于此,粗略地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幅这样的图解(记住,先得说明工人何以能够被剥削,才能继而说明他们如何被剥削,您没搞清楚两个层面,所以我认为您该先读逻辑学而非经济学)。社会不公源自分配不公是庸俗的马克思主义,光在分配过程中保持公正是不可能解决贫困问题的,当年中国共产党在政府层面搞“一平二调”都行不通。你已错解我了,这是由上面的分歧决定的。在我的理论体系下,财富是各要素(即劳动整体)共同创造的,这里分不出谁谁谁创造了什么,这种观点只有进入合作分工及系统论才好理解。跟着的便是分配己创造出的财富。怎么分?首先是分给物(包括牛马)的只是保证弥补其自然损耗,多的都分给人。这样人与人之间又要分,当人与人之间的分配不公时便有剥削。经典剩余价值论的问题是,一方面承认剥削是因为分配不公,另一方面又将判断剥削的标准定义创造了多少,这是明显的表里不一。

值得一提的是,分给物(包括牛马)的及社会积累这两部分只能由少数人掌握,这由社会组织规律决定的,那个社会都不能违背。而让那些少数人来掌握取决于制度,而应选择那种制度则取决效率和公平。参见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21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14 09:54:00

这还有点探讨问题的样子。其实你与索然的争论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们谈的不是一回事。再谈下去只会意气用事。他感兴趣的不是价值论,也不是分配制度,他是想研究生产力对生产方式的影响,生产组织形式对社会制度的影响,进而解释资本主义社会自马克思以来的演化(也许还预言其未来)。我理解了他。他没理解我。

第一,如果弄不清财富是什么(你倒是我所知道的现实生活中敢于承认这点的第一人),那你如何度量它呢?追问财富是什么,就是追问财富是如何增值的,然后我们才可能找到致富之路以及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分配制度。财富恐怕难以用哲学上的物质定义来界定,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地球从星际得到的新增物质可以忽略不计,而现代自然科学明明告诉我们在相对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是守恒的。但财富的增值肯定也不是劳动的增加,否则人多就该财富多,即便考虑到劳动的不等值因素(这又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那么妓女确实付出了劳动也赚到了钱,而且其收入水平完全可能高于“造原子弹的”。所谓的网络经济也是一样。据说有中国的经济家建议牺牲一代少女以便使国家富强,可真要实行起来,我们已经看到全民经商所导致的恶果了。那么实体经济到底是什么?农业?在欧美农业要靠政府补贴。工业?现在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充斥美国市场(可没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比美国发达),美国的重工业也在向外转移,那美国靠什么越来越富?服务业?旅馆服务在劳动性质上与妓女服务没有差别,会导致个体富裕,不会导致社会富裕。

你说“在马克思体系下,价值不是财富,他区分得很清楚,这是马克思的贡献”,又说“马克思开始认为价值是度量财富的量,但他在抽象劳动之后便抛弃了这一观点,价值变成了财富的替身”,那最终你还是认为马克思把价值当作财富了。你其实同意我的观点。实际上价值的确是他度量财富的工具,是财富的分子,而且他也没抛弃这一观点。

至于你的分配理论,分工就意味着“财富是各要素(即劳动整体)共同创造的”,现实生活中就行不通。我不明白我对神州五号上天有什么贡献,我相信帮杨利伟烧饭的师傅(尽管不可或缺)的贡献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当年中国的研究机构内分配奖金不忘门房的做法实际上是中国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体现(其结果是拖累了中国的整个科研水平)。一点建议:你去研究一下西方的公平理论,其主流是不同于极具破坏性的中国“均贫富”的小农思想的,所以西方实现的公平反而比中国多,而中国农民起义对社会的破坏丝毫不亚于异族的侵略。

最后一点,效率和公平如何体现,或者说我们如何选择(设计)制度呢?多数人能有所作为吗?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被归类到政治经济学领域里的原因。他最感兴趣的是政治而非经济。为什么分配只能由少数人掌握是需要论证的(我不以为现在有规律可言)。如何制约这批人则远远超出我们的讨论范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