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事的时候翻了翻新闻,偶尔翻到几条关于慈善事业的,好奇之余又看到一些让人心寒的报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匆匆下笔,不免有些过失之处,还请大家不要过于计较。
以下援引凤凰网上面报道【近日,有媒体引用民政部数据称,今年全国相关机构募捐额度大幅下滑。自6月下旬以来,因受“郭美美事件”、“中非希望工程”等一系列慈善风波事件影响,社会捐款以及慈善组织捐赠数额均出现锐减。今年3月至5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款62.6亿元。而6月至8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赠8.4亿元,降幅达到86.6%。相关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大幅下降,募捐额度缩水在所难免。】
但是马上又看到一条【慈善总会称“捐赠下滑说”不实,中华慈善总会(不含省、区慈善协会)今年前三季度共募捐4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去年60亿元的募捐额。】
看了两条报道,个人也觉得摸不着头脑,到底谁真谁假,一时难以辨别,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慈善事业遭到了质疑。确实,近年来,由于一些列与慈善事业相关的丑闻不断爆出,越来越多的人犹豫了。如果我们捐出的钱被无情的挥霍,并没有真正的到达需要他们的人手上,我们会怎么想,虽然我们知道,大部分的捐款还是会到达“灾民”的手中,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却不能允许慈善事业中存在腐败等现象。或许这正是慈善事业的特殊性质所导致的吧。人们总是在看到红色十字的时候不免有一些敬畏。就像看到一个圣女一样,虽然知道自己不能与其匹配,但直到有人在对她不敬的时候心中总是会有愤怒在里边。
正是由于我们在年少的时候学到的雷锋精神、张海迪,救火小英雄赖宁等的事迹。我们有效的心中总会莫名的燃气激动之情。虽然有时候荀子的“性恶论”也时常被人们提起,我个人还是比较同意“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心,古语中的恻隐之心有时候说的就是人们对于其他弱者的怜悯和同情。
有时候我们也说一些人是假慈悲,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人家确实在做慈善事业。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去做慈善,但做了就是做了,这一点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这也是个人认为慈善时也可以商业化的一个支撑。我们做慈善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慈善事业的帮助,不管我们怎么去想,但只要该受到帮助的人受到了帮助,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值得高兴的事情。
一、公开化
慈善事业之所以目前不断受到质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市慈善事业目前的透明度还是不够高。社团也被称为非ZF组织(NGO),或叫非营利组织。但是,在中国的制度语境下,它们却成了“半ZF组织”(SGO)或者“准ZF组织”。上述社团制度有个很大弊病,就是其活动范围与活动能力,不是由法律规范,而是由行政部门(即民政部)决定。 慈善机构的“准ZF”与“半ZF”性质导致了慈善事业合法性的减损。ZF垄断了从事慈善事业的所有合法渠道。如果ZF公信力强度高,那倒还好,社会上个体的慈善行为或可通过ZF实现,也可通过这些“半ZF”机构实现;一旦ZF公信力受损,人们会因为质疑ZF行为的效率和廉洁,而不愿意通过ZF实现自己的善行,转而寻找其他途径。这也是“郭美美”等事件在瞬间爆发出来巨大影响的一个原因。[1]
在未来的慈善工作中,慈善部门自己的审计监督工作要加强是不容置疑之路,同时应该建设一个在线信息平台,及时向公众公布其活动及捐赠款情况。中国慈善事业的风波不断发生,这也说明这不是一个个案现象。当一个机构处于公众的质疑声音时候,最好将其透明化,接受大家的监督。在我们搞大锅饭的时候,生产力的低下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干好干坏一个样才使得每个人都各怀心思。实行责任制之后,人们开始自己监督自己,才有了后来经济的腾飞。
但慈善事业毕竟不是自己可以监督自己的事情,因为慈善机构手中掌握的资金是公众的,他们只是一个执行者,就如同一个公司的CEO。这就需要给“股东”一个交代。但股东的个数太多,不可能都去监督,每个股东的股份太少,那么只能建立一个信息公布平台,并且由这个机构之外的人或者机构去监督这个“公司”。让公众知道自己的'“爱心”到哪里去了,个人认为每个省级机构建立一个,然后中国慈善总会应该也建立一个。最后各自公布信息,公众一看就知道,为了透明,建议每个省以及总会不可由同一套人马去监督,减少相互串通的可能性。并且及时公布捐款总额及资金流向。
但此时我们会想到这么大一帮人马的开支情况,个人认为,只要定时公开开支情况,公众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其他支出”这一项不宜太多,降低公信力。
金平网站长唐宗勇在回答中国精神群内上千家媒体朋友提问时表示,“金平网作为一个民间网站,最大的宗旨就是让国人及世界了解金平、知道金平,广交朋友,支持金平,努力唱响金平。”金平网、金平团委曾刊载一封爱心倡议书,成立一个捐款点,并且不定期将在金平网上面公布。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是集边境、山区、多民族、贫困、原战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世居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等8种民族和1种至今尚未确定族称的“莽人”。他们尚且能有这种觉悟,能够团结统一起来做好慈善,实在让那些大城市汗颜哪。
二、专业化
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依然是“大一统”状态,无论从何方调集来的资金,都是统一开支,哪里需要哪里走。处于一个“分家不清”的状态。
个人建议应该走“专业化”路线。将几个大块分别成立单独的下属机构,比如医疗、教育等板块都应该有单独的预算结算。就像每年的国民经济核算一样,按照既定计划向总会申请资金,审核完成之后第二年按预定计划实施。另外需要准备应急资金,以应对不时之需。
做好一个板块就惠及了那些板块中的“灾民”。
三、大众化
目前中国的慈善事业都处于半ZF状态。李连杰基壹金计划,隶属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目前在国内虽然颇有声势,但是民政部若要取缔它几乎轻而易举——而创立该基金计划的李连杰先生以及其他相关负责人,都无权继续以该基金计划的名义活动。
个人认为慈善事业应该是一种大众事业,谁做得好,大家一目了然,即使带上某种商业性质,只要做到上述的公开化,做得正,其他人爱怎说怎么说,只要你给人民办了事情,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世界著名的“美琳达·盖茨基金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慈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你做得好,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的。目前中国私人慈善机构还很缺乏,如果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私人慈善机构,不尽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更好的得到帮助,而且也减少相关机构的压力。当然我还是希望企业自己成立机构,这样自己赚的钱自己捐赠,网全部需要对外透明化,卷的是自己的钱,怕什么。中国首善成光标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他没有成立一个机构,但他的行为是有目共睹的。慈善事业机制存在问题,慈善行业从业人数不足。跟发达国家比,我们的慈善机构远远不够,2009年,中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不到两万,而美国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则超过900万,英国亦有60万从业人员。
四、诚信化
目前关于慈善事业的之一,很多是来自诚信方面。
特别是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来自各界的捐款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四川。然而,商界大亨、文化名人、世界巨星等等涉及各行各业的明星们却纷纷卷进了一场满是口水的“捐款门”。先是万科董事长王石的一句“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顿时引发网民的质疑,不满、嘲讽、谩骂遍布各大论坛。然后,一篇名为《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的帖子指出余秋雨给地震灾区20万捐款不实。章子怡也屋漏偏逢连夜雨,既泼墨门之后,更被指虚假捐款,向中国红十字会捐了100万元人民币但是却有16万元的缺口,在戛纳募捐到的50万美元也不知去向。章子怡爆出“诈捐门”也殃及池鱼,网友查到很多明星实际到款与承诺数额不符合。[2]
中国人就像柏杨老先生说的一样,喜欢看热闹,你不是不诚信么,我不捐了,看大家怎么办,确实再出现志异系列事情之后,加上“郭美美”、中非希望工程等事件出来之后,更加让心灵破碎的公众静若寒蝉,等待、观望,经看事态发展,只要事情是朝着负面方向发展,马上很多人就不捐了。在汶川地震期间,不少企业家直接扛着麻袋到灾区发现金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名人就如同一面旗帜,在影响他所能辐射到的范围。当民众的旗帜倒下时,便失去了精神支柱,大墙一推即到。中国慈善机构本省的诚信度也要提高,答应给的捐赠一定要落实,及时犹豫什么原因而未能及时大道,按照国人的思维来说,马上就会想到“腐败”两个字,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打来的一个副作用,不少官员的贪污行为很容易让看热闹的公众联想到其他机构。所以做好诚信和做好公开是一致的,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中间来,就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的钱用在了改用的地方。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达509亿元,占当年GDP的0.17%,占中国财政收入6800亿元的比例不到5%。比较一下,美国2008年的捐款30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2%左右,占美国财政收入3万亿美元的10%。这也说明公益事业观念不够深入,慈善捐款看似很多,实则不足。
以上纯属个人想法,不足之处难免,还请海涵。
[1]本段文字大部分节选自红十字救援“萧瀚:中国慈善机构因为不是NGO的弊端”
[2]本段大部分节选自“捐款风波凸显中国慈善事业弊端”凤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