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299 0
2014-09-27
巴菲特的慈善事业 千金散尽幸福来         (2010-05-10 08:47:07)[url=]转载[/url]

标签: 看破放下 佛教 布施 巴菲特 慈善 教育分类: 2.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巴菲特的箴言

导读: 这个故事, 读过很多次, 每一次都很感动, 巴菲特, 一个世界第二有钱的人, 过着如此朴素和简单的生活. 人们常常羡慕有钱, 向往真正奢侈的生活, 却忘记了简单的生活才是快乐的秘诀.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最好的东西, 而是珍惜生命中的所拥有的.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736010100i2m6.html

2006年6月25日,世界第二富豪、“股神”沃伦·巴菲特宣布,他将陆续把85%的个人股份捐赠给慈善基金会,价值可高达370亿美元。

    此前10天,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他将在今后两年逐步淡出微软公司的具体事务,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与妻子梅琳达共同运作的慈善事业上。盖茨夫妇的基金会正是巴菲特大部分财富的去向。散尽家财,巴菲特并非受盖茨启发,或可说受盖茨鼓舞。积累财富,或可带来满足感;分享财富,满足之外,也许离幸福更近一步。

    2006年9月18日,美国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在以色列北部泰芬工业区举行新闻会。新华社/路透

    股票市场神话

    巴菲特1952年与苏珊·汤普森结婚时告诉妻子,“我一定会很有钱。”巴菲特清楚,自己掌握迅速致富的技能。

    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父亲是一名股票经纪人。巴菲特从小对数字感兴趣,童年伙伴们还记得他能背诵美国数十个大城市的人口数字。

    年仅11岁,巴菲特买下平生第一支股票:38美元一股的城市服务优先股,他他买下3股。股价先跌到27美元,而后又升到40美元。巴菲特在后一价位把股票卖掉,扣除费用之后赚了5美元,却没等到股价飙升到200美元的那天。这是他在股票市场上的第一堂课。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后,巴菲特申请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遭拒,转而就读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巴菲特开始书写在股票市场上的神话。

    改变时间表

    巴菲特早就放言,要把大部分家财捐给慈善事业。不过,他原来打算在自己死后再捐。妻子苏珊的去世以及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表现改写了巴菲特的时间表。

    苏珊·巴菲特去年7月中风去世,时年72岁。早在20世纪60年代,巴菲特和妻子成立了“巴菲特基金会”。巴菲特知道自己将来会很有钱,成立基金会为的是有朝一日把财富回馈社会。

    巴菲特认为自己只擅长敛财,对运作慈善事业不在行,所以打算在自己死后把大部分股份留给妻子苏珊,由苏珊将巴菲特基金会做大。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尽管苏珊小巴菲特两岁,但还是先他而去。巴菲特在苏珊死后,把巴菲特基金会改名为“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以示纪念。

    此时,盖茨夫妇的基金会越做越大,巴菲特看到了能把自己名下财富有效回馈社会的途径。2006年6月26日,巴菲特宣布,将他名下83%的个人股份捐赠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2006年6月26日,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右)、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左)及其夫人梅琳达(中)在纽约举行新闻会。巴菲特25日发表声明宣布,准备将其拥有的市值达370多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尔公司股份捐赠给比尔·盖茨夫妇基金会。新华社/路透

    有效经营慈善

    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巴菲特坦言,他本人痛恨官僚作风,而任何一个大机构免不了会产生官僚作风。他之所以仍将大量财产捐赠给盖茨基金会这一大型机构,是因为看重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的个人能力,而盖茨基金会所有的重大决定都出自两人之手

    巴菲特从1991年开始与盖茨夫妇成为朋友,对他们相当了解。巴菲特告诉记者,为跟上医学界最新发展,比尔·盖茨每年要看数以千页计的文件,梅琳达·盖茨亲赴世界许多地方,看善心结出的善果。“他们工作得非常投入,可以说全身心地投入。”

    盖茨基金会与其他慈善机构最大的不同在于,盖茨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慈善。一些非盈利慈善组织说,盖茨宣布淡出微软事务,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慈善事业上是慈善事业的福音,因为盖茨带来的将不只是捐款,还有他作为商人对一项事业的结果及其有效性的关注,一种“注重结果的企业家文化”。

    以“股神”的精明,巴菲特也看到了这一点。

    散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把钱交给世界上唯一一个比他富有的人,听上去有些滑稽。巴菲特和盖茨所做的,就是像赚钱一样严肃地散钱,这是慈善的幸事,是那些亟待帮助者的幸事。

                  

巴菲特教育子女:用慈善来帮助世界


巴菲特是美国著名的投资家、企业家和慈善家,也被称作股神,2008年巴菲特以拥有620亿美元的净资产曾名列世界首富。巴菲特共有三个子女,他们继承了父亲质朴无华的品格,像父亲一样有着诚实、友爱、宽容的品性,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用慈善来帮助世界。

  巴菲特的大女儿苏茜今年56岁,是奥马哈一家针织品商店的老板。大儿子豪伊54岁,是伊利诺斯州一个普通农民。小儿子皮特51岁,是纽约的一名音乐家。巴菲特对自己三个子女的评价是:这三个孩子都很聪明,有很好的判断力,也都是正派的好人。

  巴菲特腰缠万贯,但他并不准备将自己的财产都留给子女,而是逐渐将他拥有的财富捐给基金会做慈善事业。几年前,巴菲特将300亿美元捐给盖茨基金会。同时巴菲特也给了每个孩子10亿美元,但这笔钱不是供孩子们自己享受,而是给孩子们的慈善基金,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进行慈善事业。

  在子女的眼里,巴菲特不是名人、也不是从小在他们嘴里放着金汤匙的人。皮特说,在他眼里,巴菲特不是名人,只是一个非常可爱的老爸。女儿苏茜说,我们并不是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起长大的,我们生活的很平常。

  到了巴菲特的晚年,他会在每个子女在他们每5年过生日的时候,给他们100万美元的贺礼。这样,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得到300万美元,而两个儿子各得到 200万美元。巴菲特的孩子说,他们从父母处得到的最大一笔钱是母亲去世前为每个子女各留下的1000万美元。

  在三个子女成年后,巴菲特就对他们说,自己的全部财产都将捐给慈善机构,我给你们足够的自由,但留给你们的钱却不会用吨来计算。巴菲特希望子女们能够亲自管理自己的资产,所以他需要孩子们要有一颗慈爱的心,眼睛不能只盯在钱上,而要多做慈善事业。巴菲特在一封写给子女的信中曾说,我想我很幸运,你们能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身边的人做出些贡献。

  过去几年,巴菲特的三个子女都在努力地经营父亲交给他们的钱所设立的慈善项目,尽管他们因为慈善工作往往会耽误自己的其他事业,但他们也乐此不彼。作为一名亿万富翁的子女,他们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不是如何依赖父母,也不是为了父亲的财产展开尔虞我诈的争夺,而是人生的意义在于怀有爱心、用慈善的方式帮助他人。

  巴菲特的大儿子豪伊对农业、环保、公共事业情有独钟,当他获得父亲让他管理的10亿美元慈善基金后,马上投入了拯救印度豹的行列中,他利用这笔钱在南非买下一块地,建立一个印度豹保护基地。

  豪伊在非洲看到贫穷的农民放火清理土地,在地上留下烧焦的痕迹,他领悟到,要保护非洲的生态环境,就得先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这是豪伊从事慈善事业的一个转折点,他说,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我不能只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我的投资要满足人类的需要。

  从那以后,豪伊决定终身只投资最有效益、最能造福人类的领域:农业,豪伊希望21世纪的基因技术将会有助于改变非洲农业19世纪的农业生态。豪伊在加纳北部投资160万美元训练当地农民的土壤管理技术,在中美洲他投资2000万美元改善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和收割技术。豪伊并与盖茨基金会合作,投入资金研究抗旱玉米。

  巴菲特的小儿子皮特是个音乐天才,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的舞蹈场景配乐就是他的杰作。在得到父亲10亿美元的慈善基金后,皮特和妻子决定这笔钱主要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女孩身上。几年来皮特的基金会在拯救女孩计划上花掉6000万美元,主要是用来帮助女孩对早婚早孕和不安全性行为说不,而对教育和其他的公平权利说Yes。

  皮特还计划用5年的时间、耗资1500万美元在西非成立保护女孩计划,防止当地的女孩受到暴力侵害。皮特说,再当今世界各地,如果你给男人钱,那么他们就会去喝酒、赌博、招妓女,而一旦给女孩钱,她们就会做饭、洗衣服、帮助他人。

  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利用父亲给的10亿美元基金在家乡奥马哈建立基金会,该基金会的重点援助对象是当地的学校和教育系统。学校教育是个整体,所以苏茜的慈善基金不仅帮助学生们在学校里面的学习以及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也在课外和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帮助。例如,基金会拿出30万美元用于帮助贫困家庭子女生活中的开销,包括水电费或购买新衣服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