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50 0
2006-11-13
中国制造的产品将逐渐从低端往高端发展,而未来二十年,印度的主要出口仍然将是低端制造业产品。如果双方产业顺利调整,印度的制造业发展不会对中国产生严重影响。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的比较一直是近年的“显学”。
  11月6日,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在香港外国记者协会的午餐会上谈及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时指出,中国制造的产品将逐渐从低端往高端发展,而未来二十年,印度的主要出口仍然将是低端制造业产品。如果双方产业顺利调整,印度的制造业发展不会对中国产生严重影响。会后,安德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去年中印双边贸易额激增37.5%,达到187亿3000万美元,今年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印度的起飞比中国迟,而且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如何利用两者在发展阶段和方式上的差异来推动双方的合作,再次成为关注点。
  
  出口驱动印度经济持续增长
  《21世纪》:所谓的亚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安德森:和欧美国家一样,亚洲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增长水平维持在每年1.5%-2%的速度。亚洲国家的经济能以两三倍于其他地区的速度增长,一是靠巨额投资,二是靠强大的出口。亚洲国家的高额国内储蓄使其不需要向外国借钱,保持占GDP总量35%-40%的资本投入,同时也不必担心财政赤字。由于进口量大,他们需要扩大出口来平衡,并让农民进城补充劳动力。
  中国在过去二十五年以平均每年9.7%的速度增长,这是空前的。事实上,中国的生产力增长水平只是略高于亚洲其他国家2-2.5倍,中国比当年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出1%-2%,是因为中国的储蓄率比后者高出7%-8%。中国拥有全球最高的储蓄率,因此中国可以持续大举投资和出口。而像人民币汇率、工资等其他因素都是这个关键因素之下的发展表象而已。
  《21世纪》:人们通常认为印度的发展模式有别于其他亚洲国家,甚至接近拉丁美洲的模式。印度的发展是否属于亚洲模式?
  安德森:从表面看,印度在过去三十年中似乎更“印度”而非“亚洲”。其储蓄占GDP的17%-20%,和拉丁美洲差不多。印度面临财政赤字的压力,这在东亚地区很罕见。但是事情发生了变化。过去十年,印度的储蓄占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30%。在出口方面,15年前印度出口占GDP的比重是7%-8%,现在是16%-17%,上升超过两倍。因此,印度在过去五年内的经济增长速度从4%提高到7%-8%,其非农业GDP增长达到了9%以上。印度正在变成下一个亚洲虎。未来12个月还是看好投资中国,但是之后五年应该投资印度。
  《21世纪》:印度依靠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为主要经济推动力的增长方式,是否体现了他们经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
  安德森:以印度的IT业为例,现在有200万人在印度从事离岸服务,但是这个数字基本饱和了。IT业不可能把成千上万缺乏技术的农民吸引到城市。印度的农业问题比中国差,所以在未来二十年,制造业对印度来说至关重要,不管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还是低端出口制造业。此外,今天印度还面临外贸赤字,出口是推进印度经济持续增长,包括农业发展的驱动力。
  
  中印调整产业各有所长
  《21世纪》:中国和印度面临不同的人口问题,是否会给中国带来竞争中的不利?
  安德森:印度的人口增长将促使他们发展针对出口的制造业来解决就业问题。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上亿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寻求工作的时代接近尾声。中国制造业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工资的压力和年轻劳动力的缺乏。中国正变成一个成本越来越高的地方,并逐渐失去价格方面的优势,制鞋和玩具制造等产业已经开始逐步流向越南。但是这对中国来说也不是坏事。未来十年,中国不需要每年新增1000万个就业机会,只要新增100万左右并保持稳定就可以了。
  《21世纪》:目前中国的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印度,这是什么原因?
  安德森: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资本的回报率非常低。中国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而印度的资本回报率却在亚洲位居前列。中国资本回报率低,除了国有企业的结构问题等因素以外,主要因为高额储蓄压低了资本的成本,哪怕是很小的盈利也会吸引大量资本。这种情况在东亚其他新兴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一样。
  而印度拥有全亚洲最高的资本回报率,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缺乏资本投入。印度的实质利率为5%-8%,资本的成本很高。由于资本短缺,不会过度投资。现在30%的储蓄率导致印度的实质利率在过去十年下跌了三分之二。在未来五年,印度的资本回报率将会逐渐下降。
  《21世纪》:很多人关心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却有效避免了这方面的问题。
  安德森:事实上如果回过头去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中国的基础设施也很薄弱,各省之间的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落后。这方面的改善是从广东福建沿海制造业的兴起开始的,人们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发展。印度将在未来十五年内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21世纪》:如果印度在今后几年开始发展制造业,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安德森:在过去三四十年的时间里,亚洲出口的货品从纺织品逐渐发展到电子产品,现在欧洲和美国逐渐放弃制造工业。由于中国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的产品将逐渐从低端往高端发展,从轻工业往重工业调整,在产品种类的梯级上往上爬。印度只要将中国放弃的低端产业拿来经营就可以了。虽然印度有很高端的制药产业和IT产业,但是在未来二十年,印度的主要出口仍然将是低端制造业产品。如果双方产业顺利调整,印度的制造业发展不会对中国产生严重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