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54 2
2006-11-13
周一,一个早已经被市场预料将会发生的消息宣布: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外汇储备国。
  上周五,同样一个被市场所预料的消息也终于成为现实: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已经是在短短4个月内,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能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的,就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英语上叫平衡表,也就是说资产方总是等于权益负债方。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资产,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会引起8万亿的人民币负债。而央行的负债形式有货币发行、发行债券、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存款等等。
  在进入2006年以后,外汇储备仍然高速增加,因此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的资产数量快速增加。与此同时,央行负债也必然在增加,平衡外汇占款带来的流动性泛滥问题就成为货币管理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从央行的负债结构来看,就可以知道央行管理负债的几个选择:增加货币发行,发行更多的债券(即央行票据、回购),增加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存款(提高准备金率)。
  不过,在这几个选择之中,发行更多货币,直接带来的缺点就是通胀压力,这个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
  多发行央行票据,是央行一直用于平衡外汇储备增加的办法,不过这个方法带来的坏处是央行需要为此付出利息成本,而长期积累下来不断增加的巨额央行票据,也使得央行需要为此支付的成本日益增加。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最近央行连连使用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个好办法:既不用担心通胀,又不必支付成本。
  由此可见,在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加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成了央行平衡负债结构的法宝。
  然而,这个法宝显然只可用于一时,存款准备金率并不可能一直上调。据测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概可以一次性冻结流动性资金1600亿元。虽然这听起来是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实际上,目前每个月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的流动性增加就超过了1200亿元。
  按照这种趋势,除非每月上调0.5%的存款准备金率,才能追上外汇储备的增加,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央行需要平衡的目标太多,但是处处讲求平衡,几乎在央行所有政策上都依稀可见。
  就在本周二,央行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再次提现了“平衡的艺术”,在上周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后,本周的公开市场操作马上减少了货币回笼的力度,留给市场一个平稳过渡的时间。
  周二,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仅发售了100亿元1年期央票,同时也没有进行正回购操作。新发1年期票据的中标收益率为2.7855%,与上周同样品种持平,而1年期央票利率已经连续6周处于一个“平衡”的位置上,一动没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13 15:48:00

有一点点深奥:)不过很喜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13 20:29:00

提高准备金率并非市场化的操作手法,频繁操作更不妥。让人民币升值是万全之策,否则,不论什么汇率制度,只要有长期大规模的贸易盈余,国内通胀是必然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