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信证券等大型投行保荐代表人频现降薪举动。25日,北京一位券商业人士向记者证实,自国信证券、平安证券、中信证券投行部降薪20%-30%后,其他券商开始从之前的观望转化为开始采取行动。 “大券商已开始行动,是否会带动行业大面积降薪,还需要观察。”该人士称,保代降薪是近期股市走弱,券商削减成本的结果,此举显示保荐代表人和券商管理层及券商和市场之间的博弈正在逐步均衡。
上海一位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公司保荐代表人收入通常由基本工资+签字费+津贴+项目奖组成。普遍而言,保荐代表人固定工资150万元,津贴每月5-10万元不等,项目奖、签字费则根据具体IPO项目额多少计提一定比例。
据悉,本次多家公司降薪主要是基本工资降20%左右,津贴费、项目费等没变,券商希望以此刺激保荐代表人多多完成项目。
另外,保代降薪的根源,始自保代市场供需基本面发生变化。
2011年保荐代表人资格考试于8月底结束。据悉,本次参考人数在4000人左右,其中约500人通过考试,通过率为12.5%。此前的2010年,证监会数据显示,当年报考保代考试人数3183人,通过考试人数仅为31人,通过率1.05%。
证监会网站统计,截至今年9月20日,国内注册保代人数已达到1876人。如加上1400余名准保代的“转正”,保代群体将超过3000人。
“现在每年的IPO项目数量基本维持在三四百家,按一个项目3个保代人签字计,也就需要1000人。”上海一位投行副总表示,投行保荐代表人市场已经饱和。2010年,A股市场上会IPO项目400余家(其中339家过会)。
据悉,此次降薪潮源自国信证券,国信证券是行业拥有保荐代表人数量最多的券商。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国信证券在册保代人数为139人,在券商中排名第一。
业内人士介绍,保荐代表人最初的高薪源自一些市场化程度高的券商率先提高保代待遇,从而引发保代流动,造成行业性涨价。此番市场低迷,大券商从成本考量,率先从薪资最高的保荐代表人入手,进行战略调整,也是情理之中。
多位受访券商高管表示,长期以来,公司高管与投行保荐代表人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公司高管肯定不希望看到员工比自己收入高,但从市场稀缺角度出发,没有大价格,根本挖不到保代”。
北京一位保荐代表人表示,现在保代增多,总量过剩,导致保代人从之前的“坐拥金山”,转变为开始踏实做项目。“优胜劣汰是必然的,一些不能完成项目,不能帮企业解决问题的保代只能被动接受降薪。”
值得注意的是,保代降薪客观上促进保荐代表人加快项目开发,进而导致了更为紧凑的发行节奏,新股大规模入市,而致A股市场疲弱不振,最终以经纪业务为饭碗的券商收入同样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