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1864 93
2011-09-27
南方日报讯 (记者/丁建庭)昨日,知名媒体人@石扉客微博爆料称“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王冰博士,将我一篇14620字的新闻报道完整地抄袭进一篇博士后论文里”。该微博随即引发大量网友的转发和热议,成为昨日网上焦点话题之一。其博客也对此事进行了详细说明。

  学术论文抄袭新闻报道?
  据介绍,此次被抄袭的新闻报道《一个非典型央视节目的消亡》,最早发表在2008年4月29日的《南都周刊》上。2010年,上述报道在略作修订之后,被收入张志安主编的《潜入深海:三十年深度报道史》,全文14620字,标题为《社会记录:一个异类央视节目的五年史》。
  石扉客称,王冰老师的博士后论文《中国媒介环境变迁与传媒行为——〈社会记录〉的生存调查与控制》的第二部分“《社会记录》的五年史及生存调查”抄袭了其上述两篇文章。
  石扉客在微博上指出,“最可恶的是,论文脚注、尾注、参考书目无一处提到出处是我这篇报道,然后在第二部分开头的尾注里再谎称对我进行了一两个小时的深度采访以作掩护,事发后又致电我辩解说只是初稿”。
两文内容确存在大幅雷同
  记者在万方数据库中,找到了署名为“中山大学 王冰”的博士后研究报告《中国媒介环境变迁与传媒行为——〈社会记录〉的生存调查与控制》。资料显示,该报告完成于2010年,学科专业为社会学,合作导师为中山大学蔡禾教授。
  该报告共分五个章节,其中第二章“《社会记录》的五年史及生存调查”确与石扉客的新闻报道内容大幅雷同,注释中也未提到引用了石扉客的报道,注释中确实出现了“笔者对石扉客进行了一两个小时的深度采访”的字样。
  据了解,王冰正是凭借该研究报告“顺利完成了博士后岗位聘用协议书中所签订的科研任务并顺利出站”,更因此获得了“优秀博士后”的荣誉。但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官网对其的介绍中并未提及该研究报告。
  当事人致歉,称“存在误会”
  昨日15时,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办公室一位黄姓主任。据其介绍,学院领导已获悉此事,院长胡舒立也要求遵从公开透明的原则处理该事件。具体的处理意见稍后会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官方微博上公布。
  昨日18时50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称,“今天上午,我院获悉王冰老师博后出站报告涉嫌抄袭一事,院学术委员会已启动相关程序,尽快调查,并公布结果。维护学术道德是我们的责任,感谢@石扉客网友提供的信息”。
  记者表达了采访当事人的意愿,黄主任在征求其意见后,向记者转达称:“王冰老师目前不方便接受记者采访。”
  另据中山大学《中大青年》记者介绍,昨日下午,王冰接受中大青年记者简短电话采访时表示,自己正在处理该事件,“正在和石扉客老师进行沟通,并向石老师真诚地表示歉意”。她表示,其中存在一些误会,“尤其是版本的问题,确实有些误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27 16:19:21
呵呵。看戏的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27 16:21:48
又热闹了,真是天天有戏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27 17:59:57
哈哈,也来凑热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27 18:19:46
学术界抄袭实践界,还能再丢脸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27 20:28:26
学术界抄实践界只能说明这个学科的技术含量不太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