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54 0
2011-09-29
文章来源:新京报

对市场低迷,香港市场上的IPO项目纷纷推迟;而A股的IPO项目,却如世界末日来临般地跑步前进,是不是真正的市场化发股,答案不言自明。

9月26日,中国水电(601669)发布公告,将原计划发行的不超过35亿股规模缩减为30亿股。而且,新股发行价区间确定为4.5元/股-4.8元/股,大大低于保荐方给出的询价参考区间5.39元/股-6.41元/股之间。按此计算,中国水电的最大募资规模为144亿元,较原计划的173.17亿元募资规模缩减了29亿元。


中国水电缩减发行规模为哪般?在目前低迷的市况下,人们很容易将其理解成为是市场化发行的成果。


中国水电缩减发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与目前市道的低迷存在关联。但它更是A股市场新股发行制度存在问题的重要见证。因为如果真是市场化发行的话,那么,中国水电缩减发行规模,就标志着大盘股发行的受挫。如此一来,作为后来者,就应该止步于新股发行,至少不应该在目前的市况下继续推出大规模的新股发行项目。但投资者看到的情况是,一边是中国水电缩减发行规模;另一边却是中交股份推出更大规模的IPO项目,该公司拟融资200亿元,为今年国内最大的IPO项目,而且该项目将于28日上会。也正因如此,中国水电缩减发行规模很难说是市场化发行的成果。


A股的市场化约束机制是不是真的显灵了,实际上只要投资者稍稍对比一下香港股市就不难找到答案。与A股市场一样,港股近期同样陷入低迷状态。但与A股不同的是,香港股市的大额融资项目纷纷叫停。就在上周末,几乎就在中交股份公布A股上会消息的同时,在香港股市有徐工机械(000425)推迟其规模10亿-12亿美元的香港首发IPO计划。而在此之前,三一重工(600031)、光大银行(601818)、广发银行、新华人寿也都推迟或改变了其香港上市计划。面对市场低迷,香港市场上的IPO项目纷纷推迟;而A股的IPO项目,却如世界末日来临般地跑步前进,是不是真正的市场化发股,答案不言自明。


在这里有一个现象是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像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光大银行等这些推迟H股发行的公司,实际上也都是国内公司。为什么同是国内公司,它们赴港上市时就会考虑市场低迷情况,而在A股发行时就不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和投资者的收益呢?因此,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来说,该是好好地反省现行发行制度的时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