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谎”是传统道德的要求,诚实确实有利于社会运行成本的降低。但是,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信息沟通越来越可以即时化。试想,你和朋友约好某个时点见面并有事要一起完成,但是过后你又不想履约了,且你没有合理的理由爽约,因此,你需要撒谎:如果200年前,你会违约并事后撒谎为自己开拓么?如果是手机通讯的今天,你可以即时告之你有“客观理由”(撒谎)去不了,你是否比200年前更可能撒谎呢?也就是说,如果你从200年前穿越到了现在,且法律健全的环境过去与现在没啥两样,不同的仅仅是现在的跨空间通讯手段更及时了,你是否因此而增加说谎的概率呢?
我个人觉得,异地通讯的及时性会增加说谎的几率。因为:
第一,及时性可以及时帮助对方减少因我违约而导致的成本,对方的及时止损也会减少我“说谎”的“成本”(例如,按惯例星期四要碰面开会,但某天我不想去了,因为有不想说但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要做,因而会前打电话撒谎说“有事”不参加会议了;但是,如果没有电话等异地及时通讯的工具,我没法及时“撒谎”通知,大家都会按惯例去开会,因而我的违约就显得太突出且容易招致“公愤”的;况且,事后专门当面撒谎去解释毕竟需要更大的心理承受力的吧);
第二,不见面而通话的“及时性”能减少当面撒谎的尴尬,对不那么正式的口头约定或小事情契约变卦的大幅度增加应该是人之常情吧;当然,如果事先的约定很正式并有书面承诺,那么,变卦前的沟通更困难一些,但“及时性”的确为重新“沟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因而“撒谎”更有机可乘了;
第三,因为“及时性”而导致“监督”的方便性增加,因而逃避监督的压力增大,撒谎肯定更频繁了(两口子之间的异地对话可能更这样);
第四,全球定位等信息侦测技术导致的私人空间的缩小将导致更多的“撒谎”以增加个体的心理空间,就像关在一笼子里的动物靠做梦来寻求自由一样。
以上四点是我总结的支持论点的生活逻辑理由。我没有做与论点相反的生活想象,我也没有思考实证和实验我论点的方案。我只是对问题抛砖引玉。希望有人做做这个研究。读者,您的看法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