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553 9
2011-10-01
本人在德国留学,最近德国一个comdirect银行推出一个活动:
1.对于在2011.12.15号前申请开户(借记卡,不是信用卡)的新用户,只要从开户起的前三个月内消费5次,每次消费金额超过25欧,就能获得50欧的现金优惠。
2.在满足第1条后,在开户后的第13到15月,只要用户写封对该卡不满意的信给银行,并且要求注销该卡,然后用户又能从银行获得50欧。
第一条的活动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了吸引客户。
但第二条就实在不明白银行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本人新手,还望指点。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0-1 09:48:05
这个很简单,这次的活动目的是第二条。
1:通过有偿写信,银行可以了解客户不满意的原因,而一般人,就算不满意也不会解释原因直接消卡。
2.银行统计并知道自身是否存在硬件或软件出了问题。
3.银行根据这些资料改善管理或者服务或者推出新产品提高竞争力。
4.这也是一种高明的内惩外赏管理术,股东或者管理者会得到更大的收获。
6.今天付出100欧元,明天会得到100亿欧元。
5.我们可以看到:将来这家银行将实现惊人的增值,或者成为银行业佼佼者,甚至是可以改变几百年来银行业信用卡的革命性变化。
......

小弟不才,纯属愚见。还望见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 19:09:01
dengguojun 发表于 2011-10-1 09:48
这个很简单,这次的活动目的是第二条。
1:通过有偿写信,银行可以了解客户不满意的原因,而一般人,就算不 ...
多谢你的解释,但这里我还有个问题。
1.这边销卡有时可以直接写:“我不喜欢用这卡” 这类莫须有的理由,就能成功销卡,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无法借此了解自身的缺陷。或者说如果有一群人的动机只是为了得到100欧,这样的话银行是不完全获利的。虽然开户那一年里增加了许多新用户,但1年后又会损失很多客户。ps:在德国可能这种情况不多。
2.假设这银行实施这一策略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第三世界的国家,并且人均收入不高,动机为了100欧的人数比例就会很大。
在这两种假设下银行这样的策略是否风险过大了?
还请指教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 20:47:40
tan2307 发表于 2011-10-1 19:09
多谢你的解释,但这里我还有个问题。
1.这边销卡有时可以直接写:“我不喜欢用这卡” 这类莫须有的理由, ...
第二个假设是有道理的,所以中国不会有这样的政策。第一个假设来说,一般注册卡的人也不会为了这100欧太在意,而且都是愿意长期用下去的,除了实在忍受不了的缺点。所以专门为了赚100欧的应该很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 20:51:08
1.这些预期的风险,对一个银行来说,早就评估过。否则就不会预留出13个月来让客户消卡,而且我在想,这些客户当初应该不知道银行要求13个月后销卡。如果是知道的话,我想其实也没有关系。
2.无论何种情况,这家银行都不会担心失去客户,因为在不同的银行,他们的信用卡业务基本是一样的,基于这种情况,客户是不会介意的。另外银行有赏鼓励客户写信,从这点上看,客户应当自然明白银行此举是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客户有种受respect的感觉,有时候反而让客户觉得这家银行能从客户身上考虑问题而推崇。
  银行是个聪明的行业,往往都是客户觉得他吃亏,但切切相反。我不是银行学,所以,只能从表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 22:56:32
德阿卑之尘 发表于 2011-10-1 20:47
第二个假设是有道理的,所以中国不会有这样的政策。第一个假设来说,一般注册卡的人也不会为了这100欧太在 ...
嗯咯。我这假设没有特指中国哈。太直接了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