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诺奖经济学奖都是每个财经院校的热门话题,究竟会花落谁家?也是每个经济学人想来评估一下目前的经济学发展成就的依据之一,而中国人什么时候能获诺奖也是大家热衷的问题,而我的观点是,我们拿这个奖有必要吗?现实的中国太浮躁,先不要说诺奖经济学奖了,接连爆料的“抄袭”丑闻就可见中国学术之浮躁,我们有必要去争这个奖吗?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争也争不来,与其为争而争,不如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的经济问题,当你有成就时,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著名作家严歌苓“被诺贝尔”,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炒作,但有需求就有供给,正是抓住了国人这一心理特点,都会出现这样的新闻,在舆论媒体发达的今天,事件传播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被就业”“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之后,我们接着“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诺奖,确实值得关注,个人也希望国内能有这样的牛人,但希望归希望,还要真务实,中国经济是有行色的,如果把我国经济研究透彻了,而不是仅仅拿国外的研究来分析我们国内的问题(好像是目前研究的一种普遍的思路),也许离诺奖就不远了。
曾听一们经济学老师说过,经济学需要天赋,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但是,国外的诺奖获得者真的就都是有天赋的吗?经济学诺奖的研究者有些创新源于对最细微的经济现实的观察分析,而中国目前的这种学术气氛,社会现实能让我们的经济学人有这样的淡然的心境吗?个人认为很难!也看到有一篇帖子,经济学家缺乏人文关怀吗?(《经济学家缺乏人文关怀吗?从谈自由主义开始》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2932&from^^uid=255642)“真正的经济家都是服务于个人价值观的人。做学问,也是如此,如果你想做学问,你首先要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和价值观,哲学体系没有优劣,个人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一定要服从于个人价值观,不要说违心的话和做违心的事情,如果那样,你一辈子也做不出学问。”感觉说的蛮好,现实的中国在有些粪表的眼里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我们国人的一些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的一些扭曲,在诺奖问题上,不要过于强求我们什么时候能得到诺奖,而更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是不是关注到了我们与民生最相关的经济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诺奖的问题也许就不是问题了吧!
个人认为,诺奖的经济学成果中很多思想我们中国自古有之,也许是国外有这个诺奖,也将一些思想应用到经济学方面而已,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予这些经济学家的荣誉,这样的贡献是伟大的,但伟大是建立在务实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一颗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境,想要有这些思想,有这些成就,估计都是空想!
希望我们能有解决国国经济问题的伟大经济学家,但更希望学术界的这种浮躁能够最终沉淀,而这也许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但相比我们什么时候能获诺奖,前者的漫长等待便值得我们去翘首期盼!
个人的一些看法,在这里有点班门弄斧了,有不全面或不合理的地方,希望不要见怪!大家知道主题意思就行了!欢迎发表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