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家报纸引述《北京晨报》的一篇报道,并摘加了某些读者的评论:
据11月1日《北京晨报》报道,在一家“美食天地”,每天都有一二十个人前来“捡饭”。用餐高峰时分,他们在餐桌间的过道上走来走去,一见到有餐毕的食客离开座位,便抢在服务员收拾餐具之前,夺过桌上的剩余食物享用起来。
观点1:
剩饭的卫生是个问题
既然当“吃剩饭族”是自愿选择,并且因没影响到其他食客用餐,服务员和保安也不去制止,那就随他们将“捡饭”行为进行到底。不过医院的医生可提醒了,到饭店吃他人剩下的食物,虽然不存在变质的问题,但是潜伏着传染疾病的危险。尽管“捡饭”者自己觉得“没事”,我觉得“捡饭”还是悠着点好。毕竟,命是自己的。
李 清(北京 媒体从业者)
观点2:
更该批一批剩饭的人
显然,先有“剩饭族”,而后才有“吃剩饭族”,而“剩饭族”比“吃剩饭族”更有关注价值:一方面有那么多人为了面子不愿意打包,另一方面也有那么多人为了肚子而不要面子。现实的情况是,浪费不仅不被指责,反而成为饮食场所所默认的惯例,消灭浪费的行为却被视为可耻的行为。这说明,虚荣的思想不仅在民间大有市场,还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行为和公共管理行为。
司 欣(江苏常州 市民)
观点3:
充饥保命有什么错
就北京的食客及餐馆方面看,对“吃剩饭族”并不持反感态度。倒是某些“饱汉不知饿汉饥”的人,或提出自以为科学高妙的“拒吃”理由,或夸大吃剩饭的社会危害而鼓动“饱汉”们不为“吃剩饭族”提供充饥条件。所有的这些思维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更是非常不人道的。
马 樵(四川南充 职员)
上面摘了三种对吃剩饭行为有代表性的评论,您对这些评论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