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17 5
2010-07-14
2010年07月14日 09:58 来源:北京晨报  【字体:↑大 ↓小】
  大学知名教授不亲自授课,由自己的研究生或者是年轻教师代劳,让慕名报考的学生扑了个空……这个消息昨天被媒体以“挂羊头卖狗肉”为题曝光。这种情况在各大医院里也常见,主任医师一级的医生,平时很少有在普通门诊应诊的机会,他们或者只出“特需门诊”,或者偶尔露峥嵘……究其原因,都是有比本科生教学、比门诊看病更重要的事。什么是更加重要的事?就是与教学、医疗无直接关系的科研学术会议、异地会诊……体面一点说,这些是可以衡量学术水平的硬指标;直白一点说,这些无关学生和病人的事情,却直接关系到未来的职称,科研经费、红包收入乃至在某个领域的学术地位。与此相比,本科生和普通病人实在太可忽略了。

  一般情况下,到了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一级,正是对自己的学科感触最深的时候,正是有经验之谈可以给病人借鉴的时候,也在这个时候,他们开始身兼数职了。无论是科研、论文,还是学术会议和学术团体,总之都要从一线分身才能完成,也就是说,他们之前获取的经验并不能直接给予他们的受众,特别是知名学校和知名医院,已有的名声给了他们比其他同行更多的机会,这种机会比教学、看病更有“含金量”,往往是名利双收的。因此,在大医院里找到名医,在好学校里找到名师的机会都要少得多……所以学生抱怨说,总是说现在的大学生能力低,你为什么不问问我们在本科时期接受的是什么质量的教育?病人抱怨说,总说医疗资源调整越来越合理,怎么找一个好医生还是那么难?
  如果一个学术活动,始终无法回报给受众,这种学术活动的价值就要被质疑,而因为热衷于这种学术活动而脱离一线的教授、名医,被认定为借名校、名院给自己贴金谋利,也该是不为过的吧?
  相信对教授、名医该承担的一线任务,相关部门早有规定,只是这个规定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想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对应措施不是难事,只要当事人看中的是名利而不是职责,即便站在讲台上,坐在诊桌前也可以心猿意马,敷衍了事,医德、师德向来不是硬指标可以衡量的,本身就是个良心问题。(佟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14 12:23:39
呵呵 中国确实教育 医疗系统需要大手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4 12:27:16
yaguangbing 发表于 2010-7-14 12:23
呵呵 中国确实教育 医疗系统需要大手术了
不仅仅是这两个部门需要动大手术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4 12:32:31
肢解之,重生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4 12:34:30
确实需要平衡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4 12:35:02
一针见血,非常认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