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文字分析
上表格模型的基本参数信息,包括具体的空间计量模型名称,空间权重矩阵名称及是否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等,模型估计方法等,表格中仅展示模型的参数信息等无特别分析意义。

上图展示空间面板模型时比较关键的四个检验,包括LM检验和稳健LM检验,并且分别分为LM误差检验和LM滞后检验;
第一:首先针对LM-error和LM-lag进行分析,如果二者均不显著,则应该使用普通面板模型即可(即不考虑空间性),如果仅其中一个显著,比如仅LM-error显著则使用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如果仅LM-lag显著则使用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如果二者均显著,则需要进一步查看Robust LM检验;
第二:针对Robust LM-error和Robust LM-lag检验,如果仅其中一个显著,比如仅Robust LM-error显著则使用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如果仅Robust LM-lag显著则使用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如果二者均显著,此时可使用二者中对应卡方值更大(此时p 更小)时对应的模型(或者结合信息准则判断模型优劣),比如Robust LM-lag检验的卡方值比Robust LM-error检验时的卡方值更大,那么可使用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如果二者均不显著,此时可退回到LM检验进行综合判断。
本案例数据时,首先分析LM-error检验和LM-lag,从上表可知:LM-error检验呈现出显著性(p =0.000<0.05),并且LM-lag检验没有呈现出显著性(p =0.142>0.05) ,意味着此时使用空间面板误差模型较为适合。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Hausman检验结果,用于判断应该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或是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如下:

上表格展示Hausman检验结果,从上表可知:Hausman检验并未呈现出显著性(Chi=-10.820,p =1.000>0.05),意味着相对FE模型而言,RE模型更优。结合LM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最终应该使用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并且应该使用随机RE模型结果作为最终结论。因而在选择模型时,应该下拉为空间误差模型,如下图所示:


上表格依旧展示的是空间面板滞后模型的结果,并且包括FE固定效应和RE随机效应时的结果具体解读上与普通回归的解读保持一致性,在面板滞后模型时,其模型中包括因变量空间滞后变量,其实际意义为其他地区对于本地区的影响。如果是面板误差模型时,其模型中包括误差项空间滞后项。

上表格展示信息准则结果表格,包括llf值和另外两个值即AIC值和Schwarz准则值,llf值通常越大越好,但是AIC值和Schwarz准则值均是越小越好,如果希望对比模型优劣,可考虑使用上述三个指标,并且上述指标分为FE模型和RE模型均有提供。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关注上述指标。

上表格展示BP检验和JB检验,分别用于异方差和正态性检验,空间计量模型时对于空间作用的关注力度明显最高,对于异方差和正态性关注度相对较低,从上表格可以看到,模型具有异方差和非正态性问题,但本文档暂不关注该两项。

上表格展示模型的简化表格格式,并且区分为FE模型和RE模型时,并不再重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