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涉及经济学的世界尚浅,一时兴起有所感悟,为小文一篇,多有纰漏之处还请各位大神批评斧正。
  晚上从图书馆归来,路过红棉路,小食街生意兴隆。恰逢城管清路,我好奇城管跟小贩之间的博弈,就站在那观察了大半个钟头,越看越有趣。
  问题1,需求决定供给,还是供给决定需求?
  需求定义:①购买意图②购买能力。供给定义:①供给意图②供给能力。
  红棉路本来没有人摆摊,也没有人在那里买宵夜。后来小贩有了,买的人也就有了。似乎是供给决定需求,可是如果没有人们想买宵夜的需求,就算有人在那里摆摊也没人买啊。这又似乎是需求决定供给了。
  经过一番思量,鄙人认为讨论哪个决定哪个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问题。
  需求决定供给论的证据,有一个是:需求增加,导致供给意图增加,于是厂家争相生产,例如平板电脑市场的开拓。
  供给决定需求论的证据,有一个是:厂家下调价格,于是本来有购买意图而购买能力不足的人变成购买能力足够,于是需求大增。
  因此,我认为, 讨论需求跟供给谁决定谁,就像讨论先有鸡蛋还是先有母鸡一样没有意义。
  价格如太极,需求和供给如同阴阳二气,太极生两仪,两仪相生相克,缺一不可,无一不存。
  问题2,是什么创造了红棉路小食街这个新兴市场?
  这里我要举一个虚拟出来的例子。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是自给自足的时代。假设A和B都生产小米和土豆,平时以这两种为食渡日。某天,A对小米胃口大增,把自己的小米吃完了,可是不想吃土豆,于是剩下土豆。而B的情况刚好相反。这个时候需求和供给都不存在,但需要存在。需要是心理学上的定义,指人对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即A对小米,B对土豆。
  这时候一个非常创新的具有跨时代的行为出现了,B用某种方式传达出一个信息,愿意用他的小米去交换土豆。刚好这个信息传达到A那里。A马上回家拿土豆跑去跟B换。于是,需求和供给同时产生。(没有交换,就没办法确定是否具备购买能力和供给能力)不知道有没有看客注意到,事情的发展是由B传达出供给意图和他具有一定的供给能力。(这个供给能力不能确定是否足够),然后是A刚好接收到这个信息。所以,供给的方式决定了满足需求的方式。
  同样的,在红棉路还没有摆摊之前,同学们的需求是通过去商中,或者北亭买宵夜来满足的。可是某天,供给方式突然发生改变,在红棉路出现有人摆摊,于是满足需求的方式随之摆摊。
  其实,满足需求的方式也有可能决定供给的方式。但是,需求者往往不会花时间精力去探索新的满足需求的方式,即使少部分的需求者会探索,一旦创新成功,往往也会马上转化为供给者,提供新的供给方式,引导消费者采用新的满足需求的方式。是以,作为供给者会更多的关注供给方式的创新,从而决定满足需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