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011-10-9 22:44:58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1-10-9 13:47
输入弦理论,看百度视频,你会有很多意向不到的收获。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 ...
谢谢楼主的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01:25:39
按照习惯,物理学往往用微观方法来研究物体,例如星体、光集等,把物质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纯微观体,这才有了牛顿力学和相对论。楼主的文用物质内外运动的方式来分别揭示内外运动的规律,方法上是一种创新,得出的一系列推论也是教科书上沒有的内容,理论成体系,令人敬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06:36:18
尊敬的楼主也许可以试试发到物理类的论坛。经济类的论坛似我等之类的物理盲只能膜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08:15:09
看不懂哦 支持楼主的博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09:01:30
感谢大家的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09:29:01
其实楼主可以到杂志上发表一下 或者联系一些牛人共同讨论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09:36:58
本论文是我多年哲学沉思的呕心之作,它虽以物理学形式呈现,但本质上是哲学论文,是哲学思考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一个结果。


本文以“内、外运动及其合速度守恒”这个根本性假设开始,由之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一系列假设和崭新的结论,并把已知的许多物理学中的重要现象和部分原理重新推导了出来(当然,既有与现有物理学知识完全符合的部分,也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对之进行了改写——我的不自信主要在后一部分)。

新的二级假设主要包括:空间的本质假设(内、外在空间的形式和决定因素假设),空间弯曲与引力质量的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假设,场的本质及其决定因素假设,等等。

就我对物理学知识的粗浅理解而言,我自认与已知物理学相符合或基本上相符合的主要包括:弦论中的“额外维”,波粒二相性的新解释,光直线运动的可能原因,质能公式与动能公式的互洽性,尺缩、钟慢效应,相对论中的速度相加效应公式,四维时-空的合理性,宏观静止系统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近似一致性,光子静止质量为0的解释,暗能量的特点的新解释,测不准的内在原因,人择现象的可能原因,等等。主要包括第一节的各个推论(正文是假设),第二节的推论一、二、三(正文是假设,其他推论是假设的自然结论或假设),第三节的正文(推论是假设),第四节的正文(推论是其自然结论或假设),第五节的正文(推论是其自认结论),第六节的正文及推论一、二(其他推论是其自然结论或假设),第七节正文及推论是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09:37:26
本论文是我多年哲学沉思的呕心之作,它虽以物理学形式呈现,但本质上是哲学论文,是哲学思考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一个结果。


本文以“内、外运动及其合速度守恒”这个根本性假设开始,由之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一系列假设和崭新的结论,并把已知的许多物理学中的重要现象和部分原理重新推导了出来(当然,既有与现有物理学知识完全符合的部分,也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对之进行了改写——我的不自信主要在后一部分)。

新的二级假设主要包括:空间的本质假设(内、外在空间的形式和决定因素假设),空间弯曲与引力质量的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假设,场的本质及其决定因素假设,等等。

就我对物理学知识的粗浅理解而言,我自认与已知物理学相符合或基本上相符合的主要包括:弦论中的“额外维”,波粒二相性的新解释,光直线运动的可能原因,质能公式与动能公式的互洽性,尺缩、钟慢效应,相对论中的速度相加效应公式,四维时-空的合理性,宏观静止系统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近似一致性,光子静止质量为0的解释,暗能量的特点的新解释,测不准的内在原因,人择现象的可能原因,等等。主要包括第一节的各个推论(正文是假设),第二节的推论一、二、三(正文是假设,其他推论是假设的自然结论或假设),第三节的正文(推论是假设),第四节的正文(推论是其自然结论或假设),第五节的正文(推论是其自认结论),第六节的正文及推论一、二(其他推论是其自然结论或假设),第七节正文及推论是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12:12:40
把我hold住了,果断要学习一下,研究一下,虽然是经管类的学生,但是高中果断是理科生,有兴趣研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13:48:42
鼓励狂想!!不管正确与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15:16:35
敬请注意:由于发现第二节的文字表述和数学推导公式有重大错误,我再次对全文进行了校改,要看最新正文请下载首页正文贴子下面的最后一个附件(正文10.11),由此给各位朋友带来的不便还敬请谅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16:28:03
感谢楼主分享,精神可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16:44:45
虽不是工科出身,但还是对楼主表示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17:31:23
我是来学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1 22:16:37
物理确实是改变人类最大的学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08:30:49
学习心得:
人的身体运动是物质的外运动,受限于四维时空。人的思想却是自由的,自由交流的思想不受普通时空限制,思想空间是多维空间,可以用黎曼几何来表示,因此,思想运动是内运动,按照楼主的理论,这是额外维进行的内运动。由于思想运动不受限于外运动的四维时空,因此,从外在观察者来看,属于0度空间内的运动,是一种内能为零、质量为零的暗能量的“暗波”运动。

然而,这种暗能的虚空一旦与四维时空进行空间转换,内空间的零能量在外空间形成具大的能量,思想的力量就会改变世界。所以,不仅四维时空中的物质有巨大能量,内空间的非物质运动也能在外空间形成巨大的力量,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08:37:05
马列光 发表于 2011-10-12 08:30
学习心得:
人的身体运动是物质的外运动,受限于四维时空。人的思想却是自由的,自由交流的思想不受普通时 ...
有道理!你又新的方面启发了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08:39:37

我的运动观

§1  世界统一性的基础是运动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石是物质。实体逻辑学则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石是运动。因为,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对物质的证实及认识的深化,均源于对运动及由运动带来的变化的认识;从本体论的角度看,物质的存在(持存或生存)及其变化、发展,其根源也是物质固有的运动及因运动带来的自身及它物的变化。

§2  运动是能量、趋势和过程的三位一体

运动首先是指的某种能量(或能量凝结体或“能量包),正是能量提供了运动的无尽动力;作为能量,它必然意味着运动的能力和趋势,即流动的必然性及其得以实现的一切可能(动向、动速、形式、路径等);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动变形式和动变过程,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只有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或几种动变形式和过程能够得到实现。运动就是能量、趋势和过程的三位一体。

说明:运动是一种始终处于流变中的能量,其进一步的流变会有多种多样的趋势,即有多种多样的可能动向、动速、形式和路径,从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实现为不同的动变形式和动变过程——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实现为某种具体的运动形式和过程。

§3  运动和空间的关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运动是在空间中展开的。但从实体逻辑学来看,运动是在真空(或虚空,下同)中展开的——而真空既没有方向,也没有形状,更没有为运动提供任何“确定不移”的路向和路径。因此,运动向哪里展开,就在哪里开辟出方向和路径,即在哪里开辟出“临时空间”;运动以何种形式运动、形成何种“路径或轨迹”,“临时空间”也就表现为何种“形状”、呈现出何种“性质”。这就是我的“运动维度和路径自调理论”,简称“维径自调理论”。

概而言之,运动开辟并决定空间,空间是运动的展开形式。至于生活中的日常空间,只不过是极大量的微观空间在一定范围内“集结化”和“矢量合成化”(或“平均化”)的结果而已。

说明:空间在本质上是由相互叠加的三种要素构成的,这三种要素即能量、运动(方向、速度、形式、路径)及规定运动体及其周围事物的生存形态和动变方式的信息(场)。

§4  运动和时间的关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运动的展开是要经历时间的。但从实体逻辑学来看,运动是自在的、可变的和变化着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同的运动形式和速度对应着不同的“时钟”,因而,其各自的“时钟”也是自在的、可变的、变化着的,这就意味着,“时间”无法存在“确定不移的方向和速度”。用更明白的语言来说就是,运动展开和实现的过程虽然从逻辑上看有“先后之别”和形式、速度的“依次变化”——这种“先后之别”和“依次变化”如果就是“时间”的话,那只能理解为“自在时间”,即“自在流逝的、可变的和变化着的时间”,其“计时”的“时钟”也就只能是“自在运转着的、可变的和变化着的时钟”,而不同的运动者的“时钟”是绝不“相互校正”的——虽然在其相互作用的“瞬间”会“被迫相互对表”,但这并不会为各自的“时钟”带来任何确定不移的、不可逆的改变。概而言之,运动决定“时钟”,而“时钟”互不“校正”。这就是我的“运动时钟不校理论”。

从本质上看,时间乃是运动次序和过程的“外在标记物”。至于生活中的日常时间,只不过是极大量的微观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集结化”和“矢量合成化”(或“平均化”)的结果而已。

说明: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会改变时间(使“时钟”变慢),以不同的速度运动会形成不同的时间(“时钟”)。因此,对运动速度处于从宏观静止到光速之间的微观实体(量子)而言,就会形成无穷无尽的、各不相同的时钟。只要运动速度仍然是各不相同的,其各自的“时钟”就不会因“相互校对”(源于运动体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统一。

§5  运动的方向、形式、速度和路径

从逻辑上看,运动是有无限多种可能的方向、形式、速度和路径的。一般而言,在真空(或虚空)条件下运动有两种极端形式,即“线性”的向“前”流动和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做“循环往复”的随机(对应着内外条件的具体组合)运动或自在旋转——所谓波粒二象性,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极端形式的具体表现;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是无限种类的具体运动形式。

不同的运动方向、形式、速度和路径,只有在各自相应的具体条件下才会实现;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只有有限种类(一种或几种)的运动形式可以得到实现。具体而言,内在条件是决定运动的方向、形式、速度和路径的因素,外在条件及其构成的总体秩序则对运动的方向、形式、速度和路径具有制约作用,外在条件会以一定的方式制约、改变内在条件,内、外条件和总体秩序同时起作用才会形成确定的运动方向、形式、速度和路径。因此,要改变运动的方向、形式、速度和路径,就要先改变运动的内、外条件和总体秩序,即通过改变外在条件和总体秩序来影响或改变内在条件。

说明:外在条件起作用,从本质上看,乃是由于不同的运动体会因其运动而相互作用,又因其相互作用而相互改变——既改变对方,也改变自身。内在条件,特别是能量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了改变对方的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被对方改变的可能幅度或者程度的大小。

§6  运动与质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能量与质量(准确说,应称之为内质量)是一一对应的。能量不变,内质量就不变,这与运动的具体方向、形式、速度和路径是无关的。

除了内质量外,能量体还有所谓的引力质量、惯性质量、静止质量、运动质量,它们在测量时会受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其观测值也会受运动的方向、形式、速度和路径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只有当运动体处于外在静止状态时,内质量才会与引力质量、惯性质量、静止质量、运动质量相一致。

因此,运动体固有的属性是能量和内质量,而空间、时间、引力质量、惯性质量量、静止质量、运动质量等,则是一定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速度的函数(或时其外在表现)。

§7  运动体的能量

在外在静止状态,运动体的能量是可测知的,即可由与引力质量、惯性质量相一致的内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来确定。

运动体的能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由于运动体是处于绝对运动之中的,不同的运动体之间也就必然会存在相对运动,相对运动必然会引起相互作用(其实质是:运动体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传递),因其相互作用而必然会引起相互改变——既改变各相关方的运动形式和运动状态,也改变各相关方的能量和内质量——虽然在某些时候,这种改变是极其微小的。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相互作用是极其大量和极其频繁的,因而能量的交流和传递(转移),也就是极其大量和极其频繁的。——使这一情况变得尤为复杂的是,它还同时伴随着“计时的紊乱”(因为运动体的“时钟”是“各自运转且互不校正”)和“空间的紊乱”(因为运动体及其周围空间是“瞬时开辟且自在转化着的”)。

§8  运动的自在

运动的方向、形式、速度和路径是自在存在的、可变的和处于变化之中的,也就是说,此时此地此样在(简称“此在”)、彼时彼地彼样在(“此在”之前的存在简称“曾在”,蕴含于“此在”中的、在未来可能实现的存在简称为“可在”)。

由曾在、此在及其可在相互衔接、依次转化或实现的过程,称为自在。自在受外在条件制约,而将可在的选择及其实现束缚在极小范围内,从而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自在,称为迫在。迫在是极端状态下的自在。

§9  运动的同在

从微观(量子)角度看,不同运动体如能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从而相互“校对时钟”、“叠加空间”,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交换(传递或转移),那么,它们就同时同地存在的,简称为同在。在量子世界,不同运动体的同在,在时间上一般而言是极短暂的,大约只有10的n次方之一( )秒;同样,在空间上一般而言也是极狭小的,大约只有10的n次方之一( )米。(如果时间可以“延长”到一个较大值时,那么在相应增加的“漫长”空间中实现的相互作用也就必然会相应增加,因而其广义的“同在”也就会随之大量增加。)

极大量的微观运动体在一个近乎封闭的区域中,极其大量和频繁地相互作用,从而极其大量和频繁地“校对时钟”、“叠加空间”、相互交流、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最终导致时空的“集结化”和“平均化”,成为宏观时空。

从宏观角度看,凡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是若干秒或若干年)出现在同一空间(可以是若干米或若干公里)的存在,都是同在。宏观上的同在,不仅仅是同一时空中的共存者,而且相互之间往往存在(至少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制约,因而,存在着(至少是可能存在着)某种共生关系。

§10  运动的联在

从微观上看,不同的运动体反复相互作用,从而相互反复“校对时钟”、“叠加空间”,反复交流、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直至在一定的程度和一定的意义上联结为一体,成为联在。

联在是微观时空“集结化”和“矢量合成化”(或“平均化”)的客观基础,在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无联在就无宏观时空。

从宏观上看,联在表现为不同运动体之间相互联结、交流的“纽带”、“桥梁”,它的一部分属于各自的此在及其相互作用,一部分存在于不同运动体及其组成要(因)素的曾在甚至可在中,从而存在于各自的曾在、此在、可在的相互连接、过渡和转化中。

§11  运动的耦合

由同在、联在而走向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耦合。耦合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联结、结合、组合、混合、融合、溶解、熔合、焊接、嫁接等等,都是耦合的具体表现。

§12  运动是自在之基、实在之源(未完,待续)

§13运动是联系、矛盾、变化、发展的终极源泉(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09:12:52
创新思维,未来的诺奖获得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09:13:04
很好的构想。支持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09:39:40
留下你QQ以后多交流,我的是411640972
邮箱fanxinlei.2008@163.com
同为物理学出身,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
你很有思想呀,可是这条路不好走
我现在谋生靠其他,业余爱好搞物理,基本研究
请问,你现在在哪行工作?怎么出现在人大论坛了,哈哈,挺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09:43:17
fanxinlei2008 发表于 2011-10-12 09:39
留下你QQ以后多交流,我的是411640972
邮箱
同为物理学出身,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
我是学哲学的,业余爱好物理。qq:72903036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09:47:38
ewalker 发表于 2011-10-12 09:12
创新思维,未来的诺奖获得者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
只要思想中有些合理之处,对自己和别人有些小益,我就很知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10:49:56
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10:53:55
很多人都认为哲学指导科学研究,科学按着哲学的思维去发展。但我一贯认为科学研究在促进哲学的发展。以被促进的哲学去看科学的发展,难免是在猜测!不探本质不揭真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12:26:24
多年未碰物理了,估计看不太懂楼主的文章,但是还是想下来看看,内容太有吸引力了,强烈支持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12:37:31
0ahNaiQ 发表于 2011-10-12 10:53
很多人都认为哲学指导科学研究,科学按着哲学的思维去发展。但我一贯认为科学研究在促进哲学的发展。以被促 ...
建议这位朋友去看一下科学史,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你会发现科学原理不仅是经验的总结,主要是理性的思考,哥白尼的”日心说”,在他的年代,没有”地心说“合符经验,他的哲学观让他相信自已理论的合理性。艾萨克.牛顿在哲学名义下,提出了他的空间力学思想,绝对时空概念和匀速运动的方式都是哲学原理,这些理性原理成为牛顿力学的前提条件。

现代科学和数学的发展,使哲学边缘化了。哲学依靠思想而不是观察去寻找事物的本原的做法不灵了。20世纪西方哲学主流是实证主义、以语言逻辑为主线的分析哲学、现象学等,这些流行哲学承担不了哲学适求完美思想的使命。实用主义大行其道,过分提倡”学以致用“,导致理性思想的缺失。以致于有人说“哲学不是科学,哲学没有科学严谨。”“哲学所言空空,而且无用。”这些都是对哲学的误解。

哲学对事物本质的研究,决不会放过任何可以用精确语言表达的机会,如同科学那样,哲学在认识论上也有精细的思想,正如楼主表达的思想。我们相信,哲学在寂寞的时光中久久徘徊只是进入了暂时的平静期,一旦灵感涌现,哲学终会有再放光彩的时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13:08:22
我从大洋彼岸给你发来贺电! 真心欣赏!不论对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13:36:07
0ahNaiQ 发表于 2011-10-12 10:53
很多人都认为哲学指导科学研究,科学按着哲学的思维去发展。但我一贯认为科学研究在促进哲学的发展。以被促 ...
哲学与科学是DNA中的双螺旋,不要太在意谁促进谁,更不要妄言谁决定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2 13:55:43
gamex 发表于 2011-10-12 13:08
我从大洋彼岸给你发来贺电! 真心欣赏!不论对错!
感谢你的支持、鼓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