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象与本质的问题。
首先,佛教没有在意识思维的逻辑概念角度,否定过本质问题,所以,自性在这个角度,是可以被承许的。例如,陈那八论、法称七论都明确对事物的本质进行了承认与讨论,不但如此,也承许了客观世界的客观性,及事物本质的客观性(可参见各论中宗品内容),这不但是佛教界内部所共识的,而且,也是学术界所共同承认的事实(如参见华东师范大学沈剑英教授 《因明学研究》 第三章,著名印度文化学专家巫白慧巫老,季羡林季老等人也都有过相关的文字)。而且对事物的性质的研究与认识,是因明正理的基础前提,没有这个,对事物的同质判断与逻辑分析就不存在了,所以,楼主所说的这个问题,不但并不存在于佛教中,而且在佛教中的研究,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深入与精微。
而且对客观世界的承认及对客观本质的承认,也是佛教中大乘二宗针对经、有二部的主要争论点,所以,小乘经、有二部并不存在楼主所说的问题。
佛教所说的本质与现象的问题,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的态度,从我们意识思维的概念抽象角度,本质是完全成立的,此前已经说明。“本质是人的意识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这一点,并不存在任何矛盾。
但在人的感觉直接经验中,本质是找不到的,这同样是事实,我们只能感觉到现象,所以,在感觉直观的角度,本质是根本不存在于人的感觉经验中的。空性正是基于这个角度的必然结论,也是事实结论。
楼主完全混同意识思维与感觉经验,楼主的意思是——意识思维的内容,必然是客观事实。但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思维推理结论,都必然是正确的,而本质问题,没有任何实践的直接经验加以验证,只能通过另一现象的再推理,加以逻辑证明。所以,感觉经验与意识思维不能互相代替,在没有证明其事实的时候,它针对现在的观察者本身就是不存在的,自性空,正是基于这个角度而论证的。但它丝毫不影响在意识思维的逻辑推理的概念抽象上,对事物本质的承认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