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47 1
2011-10-08
  
  关于现象与本质的问题。
  首先,佛教没有在意识思维的逻辑概念角度,否定过本质问题,所以,自性在这个角度,是可以被承许的。例如,陈那八论、法称七论都明确对事物的本质进行了承认与讨论,不但如此,也承许了客观世界的客观性,及事物本质的客观性(可参见各论中宗品内容),这不但是佛教界内部所共识的,而且,也是学术界所共同承认的事实(如参见华东师范大学沈剑英教授 《因明学研究》 第三章,著名印度文化学专家巫白慧巫老,季羡林季老等人也都有过相关的文字)。而且对事物的性质的研究与认识,是因明正理的基础前提,没有这个,对事物的同质判断与逻辑分析就不存在了,所以,楼主所说的这个问题,不但并不存在于佛教中,而且在佛教中的研究,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深入与精微。
  而且对客观世界的承认及对客观本质的承认,也是佛教中大乘二宗针对经、有二部的主要争论点,所以,小乘经、有二部并不存在楼主所说的问题。
  
  佛教所说的本质与现象的问题,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的态度,从我们意识思维的概念抽象角度,本质是完全成立的,此前已经说明。“本质是人的意识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这一点,并不存在任何矛盾。
  但在人的感觉直接经验中,本质是找不到的,这同样是事实,我们只能感觉到现象,所以,在感觉直观的角度,本质是根本不存在于人的感觉经验中的。空性正是基于这个角度的必然结论,也是事实结论。
  楼主完全混同意识思维与感觉经验,楼主的意思是——意识思维的内容,必然是客观事实。但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思维推理结论,都必然是正确的,而本质问题,没有任何实践的直接经验加以验证,只能通过另一现象的再推理,加以逻辑证明。所以,感觉经验与意识思维不能互相代替,在没有证明其事实的时候,它针对现在的观察者本身就是不存在的,自性空,正是基于这个角度而论证的。但它丝毫不影响在意识思维的逻辑推理的概念抽象上,对事物本质的承认与把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0-12 10:14:32
  
  关于什么是佛教的空性,前边我已经说过了。
  至于空论是不是落后的问题。应该直接回答——不但不落后,后面是西方现代哲学界与科学主流。
  从西方哲学的历史来看,存在论,最发达的是古典哲学,在黑格尔与马克思时期发展到顶峰并终结(罗素在这方面有说明),现代在西方仍坚定的持存在论的,基本是基督教的经院哲学。而哲学界的一般主义是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他们要么回避对存在本身的有无判断,要么直接否定存在。西方现代科学界的理论基础上经验主义,实验科学使用的实验方法与归纳逻辑本身就是经验主义所开创的方法及理论工具,而经验主义始终是不承认存在的,其中科学家马赫说的很清楚:研究现象以外的内容,是对知识的不经济。所以象物理学,在西方的学术名称是现象物理学,爱因斯坦也直接说自己的思想与方法是直接受马赫的影响。
  在中国,由于受官方推广的影响,有对古典哲学以后的西方哲学和科学的接触整体中断,导致中国的哲学界及科学理论思想,始终停留在旧的时期,而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从而形成了一个集体的世界哲学思想孤岛现象。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开始转变,各大学哲学系讲课时,已经不再提所谓唯心论反对之类的观念,也承认休谟的论题无法反驳,“黑天鹅”的哲学及世界不存在普遍必然性等内容(可参考网上可以搜到的人大张志伟教授及武大赵林教授讲的哲学课程及丁肇忠等科学家的讲座)。
  目前世界哲学界与科学界(包括中国的哲学界与科学思想界)的主流观念主要是两个——
  1、世界是现象,存在(存在、本体、本质、实体等是同义语)是无证的。
  2、世界是非理性的、非逻辑、无秩序、不存在普遍必然性,也谈不上本原。
  这些都完全符合佛教的思想。而目前持顽固的相反观点的人,基本都是有神论的宗教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