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6806 0
2011-10-09
我认为,所谓理性就是“想”新办法、就是学习新办法,非理性就是条件反射或本能反应。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都承认,人的生气、冲动以及习性、秉性等似乎不管不顾的非理性行为,其实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例1:动物依习惯做事可以减轻大脑负担、节约工作能量,所以包括人在内的动物在一般情况下都会自动的按惯例决策,这叫“理性的非理性”;
    例2,“老虎在自动取冰机器前面接了一大捧,狮子王过来从老虎手捧中又拿回去了很多,当狮子发觉老虎拿得实在太多就一气之下把老虎丢进了碎冰箱子里了”(这是我昨晚的一个梦),据说这种对公平不惜代价的追求冲动确实有利于减少群体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因而也是“理性的非理性”;
    例3,博弈论也证明,不顾后果的坏脾气的声名也有利于产生“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结果。
    当然,人们在习气驱使下如果不能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自然会“想”新办法的,一个“想”字就体现了“理性”的特点;例如,“鱼儿在水里吃不到草了就上岸找吃的,一见人来了就退回溪水”(这是我的另一个梦),“鱼儿在水里吃不到草了就上岸找吃的”是“想办法”的表现,“一见人来了就退回溪水”是“习惯”行为。动物的进化就是这么“想办法”的结果吧?达尔文的动物偶然变异更适应新环境从而进化的理论是有道理和依据,但也不能排除动物“突发奇想”的随机学习和“相互学习”而进化的“新进化论”设想啊(动物的奇闻趣事也有这种例证的;也许,“达公”在《物种起源》里早说过这个意思了,请读者宽恕鄙人的薄见寡闻)。
    按“理性就是想办法和学习新办法”的理解,有智能的动物肯定不止人啊。也许,当年鲨鱼是智能的,只因为太适应了,“当年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不需要学习了,因此反而丧失了学习的机制从而“理性”变没了,或者说,也许因为“非理性”的“理性”功能达到了极致,从而使得鲨鱼的智能“闲置”了甚至是“闲置太久而报废了”吧?
    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反而不利于人和动物的进步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