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10月8日,国家
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10月9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300元。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对***表示,针对近日网友称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的问题,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曹长庆说,2008年底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国内成品价格进行了16次调整,其中10升6降,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但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上升所导致的。2009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总体上呈现震荡攀升态势,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WTI)和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从2009年初的每桶35美元和40美元左右涨至目前80美元和100美元左右,今年4月最高时分别涨到114美元和126美元左右,涨幅超过200%。从国内市场看,为减缓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国家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市场调控,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应提高70%以上,但实际仅上调了50%以上。
“至于涨快跌慢”的问题则完全不存在。在成品油调价操作中,每逢国内油价需上调时,因要考虑对下**业影响以及通胀压力,国家不仅适当控制调价幅度,还经常推迟调价时间;每逢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跌时,国家即按当时国际市场油价于上一次调价水平所对应的降幅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因此,从调价操作时间看,不存在“涨快跌慢”的问题。从2008年底以来国际国内油价比较图中可以清楚看出。
曹长庆说,消费者之所以出现误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操作办法比较复杂;而且由于计价周期为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虽然熨平了油价变化的波峰波谷,但客观上也会导致国内外价格变化不同步。“目前我们正在总结评估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对这些问题将着力在下一步完善价格机制时加以研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