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395 1
2011-10-09
求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18 23:40:07


以下是对新古典和新凯恩斯学派的粗略看法,本人属于初学者,希望大家能给予指点,谢谢。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或者假说:
1,理性预期假说
该假说有弱和强两个版本,弱假设的主要含义是,单个经济当事人按照效用最大化行为为理性地形成,(也就是我们在微观经济学中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强假设的主要含义是经济当事人对经济变量的主观预期将同这些变量的真正或客观的数学条件期望相一致,(也就是说对通过对过去事实的分析和主观预期相互结合,但和过去所形成的预期无关,在宏观经济学中使用较多,最著名的是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强假设的结果是理性预期是最准确和最有效的预期形成形式。
2,持续市场出清假说
在每个时点上,所有观察到的结果都被看作时“市场出清的”,而且是经济当事人按照他们所察觉的价格作出的最优供求反应的结果,这一结果是一种持续均衡状态。(这个假说是建立在上面的弱预期假设下推出的最大化原则和完全信息假设下推出的自由价格原则这两大前提下得出的,“看不见的手”和“拍卖人”这两个内容来具体解释并推出市场出清的假说)。
3,总供给假说
该假说有两个内容:
(i)工人和厂商作出的理性决策反映他们的最优化行为。这里中心是劳动供给,隐含的前提是工人改变劳动供给是根据真实工资来变化的,真实工资的高低对工人的工作和闲暇的跨时期选择产生影响,如现期真实工资高,则工人现期会更多的工作,后期则追求更多的闲暇。这个跨时期替代模型里,用工人的“自愿”选择来解释就业的变化。(这里说明了,价格影响真实工资,进一步影响就业,从而影响产量以及国民收入)
(ii)工人或厂商的劳动或产量的供给取决于相对价格。这里主要是商品市场,厂商必须对价格的作出判断,市场价格的变化是相对价格的变化(自己产品的价格和其他产品的价格比较)还是绝对价格的变化(整个市场产品价格的变化),即“信号提取”的问题。这用来解释价格变化带来的影响。(这里说明了只有相对价格的变化,即意外的价格变化,会产生产量的变化)
从劳动和商品供给出发对单个当事人行为所做的分析导致了所谓的卢卡斯“意外”供给函数的出现:Y-YN= a (P-Pe)。当P>Pe时,产量增加,相反则减少,这里的Pe是理性预期,即Pe=E(P/I-1)。
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或假说:
1,预期假说
单个经济当事人(主要是资本家)对预期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概率的不可知性,其中包括三个内容(其实三个内容都是从实际经验中得出的):
(i)根据边际消费倾向规律,建立收入对消费产生主要影响的消费函数;
(ii)根据资本边际效率(预期投资收益)和利息率(借贷成本)相等时决定投资量,从而利用利率来决定投资,即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的观点,建立投资函数;
(iii)假设“灵活性偏好”的规律,强调投机动机(货币和债券持有的变化),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建立货币需求函数。
三个内容结合可以推出总需求的不足,进而推出总需求决定理论。
2,粘性假说和缺乏真实货币效应的假说
包含三部分内容:
(i)工资粘性
信息不完全,导致价格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至少是不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完全问题,所以价格存在粘性,如长期合同论(名义工资粘性),效率工资论,局内-局外人理论,隐性合同论(实际工资粘性)。
(ii)价格粘性和缺乏真实货币效应
在现实中,价格调整很慢短期内固定,即使价格变动,而真实货币效应也很微弱(由实际计量统计得出)。真实货币效应有两种情况:一,“庇古效应”,即“财富-收入效应”,如价格下降,单个经济当事人手头货币的真实价值上升(购买力上升),导致消费增加,促进总支出-收入的增加(表现在IS曲线向右移);二,“凯恩斯效应”,如价格下降,货币的真实价格上升,人们对名义货币需求下降(表现在LM向右移)。
3,市场非持续出清假说
由于上面的两个假说,推出在市场不是持续出清的,即劳动力市场达不到充分就业,也就达不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产量,而短期内,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还是能达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