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克洛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2003年11月出任欧洲央行(ECB)行长时,欧洲正就支撑欧元的财政规定展开一场有害的争论。特里谢即将于本月31日卸任,而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项目正陷入前途未卜的境地。
无论是特里谢还是欧洲央行,都不应被指责导致或拉长了欧洲金融业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责任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于各国政客和政策制定者。是他们对本国财政管理不当,耽误了增强竞争力所必需的经济改革;是他们纵容私人部门的“债务狂欢”和银行业不计后果的放贷;是他们允许(至少是)希腊在准备就绪之前就启用欧元。
他们铸成的这些大错,再加上过去两年不够有力的补救工作,如今正威胁着这个原始设计就存在缺陷的货币联盟的生存。就此事而言,几乎没有哪个ZF能脱得了干系。是德国和法国改写了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中有关预算赤字的规定。
值得表扬的是,特里谢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最早认识到警告信号的政策制定者之一。作为一个以极度保守的德国央行(Bundesbank)为样板建立起来的央行,欧洲央行在特里谢的领导下出台了不少相当非常规的举措,尤其是2010年5月出台的紧急国债购买行动。今年,该行管理委员会有两名德国籍官员辞职,以示拒绝支持在他们看来不负责任的违规行为。此事对德国舆论产生的影响令人担忧——德国舆论开始极其错误地将欧洲央行视为某种“坏银行”。
鉴于危机仍在肆虐,现在说特里谢挽救了欧元为时尚早。但在他的领导下,欧元区还没有出现银行挤兑或主权债务违约的情况,亦没有试图通过通胀使欧元贬值、以此来解决危机。尽管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内部有时会出现分歧,但它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一致,其一致程度即使与欧元区17国ZF间的一致程度乃至德国ZF内部的一致程度相比也毫不逊色。
与特里谢作出的决定相比,现意大利央行(Bank of Italy)行长、即将继任欧洲央行行长的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可能需要作出影响更为深远的决定。如果他要为意大利安排更多紧急财政援助的话,肯定会遭遇很多困难。但本次危机的一个悖论就在于:通过与德国舆论唱反调,欧洲央行实际上维护了在德国坚持之下被奉为欧元创建条件之一的独立原则。与他那位受人尊敬的前任一样,德拉吉必须与政界领袖密切合作,但在必要时,他不应怯于维护欧洲央行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