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J·萨金特   Thomas J. Sargent
 

      托马斯·萨金特于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萨金特于1964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学学古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 自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历任宾州大学(1970-1971)、明尼苏达大学(1971-1987)、芝加哥大学(1991-1998)、史丹佛大学(1998-2002)等校教职,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学系威廉·柏克利经济和商业讲座教授。他同时也是计量经济学会院士(1967)、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87)。 
    萨金特对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部分领域都有深入了解,其学术专长是动态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萨金特在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和小罗伯特·卢卡斯、尼尔·华勒斯、罗伯特·巴罗等人同为理性预期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研究利率的期限结构、古典失业、经济大萧条等重大问题,并且是数篇开创性论文的作者。他和华勒斯共同研究,发展出了理性预期均衡的马鞍路径稳定性特征化及政策无效性命题。
    长期以来萨金特一直表示,理性预期不应被视为一个学派或意识形态声明,而是一种用模型模拟人们如何思维和对政策变化或事件作出反应的方式。他曾写道,这个概念与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得出的结论相同:“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对当今陷入未知境地的西方经济体来说,萨金特对预期和货币政策的研究具有新的意义。他的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聚焦于通胀期如何结束。在他的著作《美国通货膨胀的征服》(The Conquest of American Inflation)中,他研究了上世纪60和70年代的通胀抬头,以及随后的“大缓和”。他提出,这些变化反映了经济体中的个人更新了他们对于经济政策制定者正试图做什么的预期,而不是政策本身的转变。正如萨金特本人所观察到的,欧元区危机等当今的经济事态受到了预期的强劲推动。
    萨金特的著作:《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1979;《理性预期与通货膨胀》,1985年;《动态宏观经济理论》,1989。
克里斯托弗·A·西姆斯    Christopher A. Sims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生于1942年10月21日。1963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以后,去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然后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一1970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助理教授。1970年,他前往明尼苏达大学任经济学副教授,并在1974年任教授直至1990年。1990年以后,西姆斯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由于其杰出的研究成就,西姆斯担任了众多的学术兼职,并拥有很多荣誉头衔。他1988年成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的院士,1989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西姆斯创立了名为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的临时性改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及其他研究者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对经济的影响等诸多重要问题。西姆斯之所以能够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创建了支撑当今许多宏观经济模型的一些统计模型。他的研究成果起始于“向量自回归”(VAR),此类统计模型比上世纪70年代使用的不少传统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后来,他进一步增强了这些模型,使其能够在动态环境中发挥作用,模拟人们对利率变化等冲击所作出的理性反应。
颁奖辞
     利息的临时性增长或减税是如何影响GDP和通胀的?如果央行永久性改变通胀目标,或者ZF调整预算平衡目标,经济将发生什么呢?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已创立了一系列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与经济政策及GDP、通胀、就业和投资等不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这样的关系通常是双向影响关系,政策将影响经济,而经济也将影响政策。对未来的预期是这种双向影响关系的基本方面。私营领域对未来经济活动和政策的预期将影响他们在薪酬、储蓄和投资方面的决定。与此同时,经济政策的决策将受到决策者对私营领域发展预期的影响。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所创立的方法可用于确定这些因果关系,同时可解释预期所扮演的角色。这些方法使确定预期之外政策措施,及系统性政策转换的影响变得可能。萨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来分析经济政策的永久性调整。这一方法可用于研究家庭和公司调整它们预期以及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关系。例如,萨金特研究了二战后的经济状况,当时许多国家开始都倾向于推行高通胀政策,但最终它们对经济政策做出系统性调整,进而转化为通胀率的下降。西姆斯已创立了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临时性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等对经济的影响。通常这需要一到两年来使通胀率下降,同时经济增长将在短期内逐步下降,需要几年之后才能恢复正常的发展。虽然萨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独立做出他们的研究,但他们的贡献在几个方面都是互补的。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创造性贡献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采用。现在,萨金特和西姆斯创立的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点评
张茉楠 :这两个人的组合似乎并不那么搭配或协调,但有一个原因让他们能够共同获奖,就是政策变量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经济危机某种程度上是政策危机,包括各国政策的“以邻为壑”,如何认识政策的作用已经提上一个高度。其实,某种时候经济危机是政策失误导致的自我实现的危机,无论是美国长期低利率导致的次贷危机,还是西方国家长期的高福利政策以及凯恩斯的ZF扩张政策,甚至是国内超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都为危机埋下了种子。
杜丽群:我们可以从萨金特的研究中发现、学习、理解国家各项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如突发事件引起的价格变化以及产品供给突然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而且他所运用的计量工具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谢丹阳:王勇回忆说几年前的一次经济学年会上,Hansen和Sargent的有关Robustness的研究受到Sims的公开批评。
新浪财经:二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研究课题原本相互独立,现在却因全球央行和ZF寻求走出经济衰退的解决方案而紧密相关。
许小年:对任何一项政策,理性经济人都会调整自己的博弈策略,调整应对的结果是使政策失效,即中国人讲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预见到下有对策,ZF的最佳政策是"不折腾",无为而治。QE、发改委管价格都是无用的瞎折腾。
金融时报:在经济模型中更合理地融入预期、并由此闻名的两名经济学家荣膺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在许多人眼中,它所表彰的学者,其学术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危机负有责任。
   
马尔文•古德弗兰德(Marvin Goodfriend):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说服经济学界相信,预期很重要,但首创实证研究、以统计和实用方式为预期建立模型的是萨金特和西姆斯。
 
英文部分: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03149-1-1.html
经济学奖宣布文字实录: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03166-1-1.html
2011诺奖著作《递归宏观经济理论》: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03325-1-1.html
托马斯·萨金特工作论文: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031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