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搜索了一下,看到国家计生委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达119.92,即当时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婴,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上升了8.5个百分点,比正常值高出近14个百分点。广东、河南、江西、海南等省男女性别比甚至超过了130。 现在距第五次人口普查已经6年了,这个比例应该比以前更大了吧。不过,这里我仍然取120:100。假如10岁以下的新生少年儿童有2亿人,那么这一代少年儿童今后就要有2000万个男人找不到对象。2000万人有多少呢?比澳大利亚的总人口还要多。 这么多男人找不到对象,将来的治安就是个大问题。就算治安没有问题,从人道的角度来说,他们一辈子孤苦伶仃,你的心里也说不过去。所以,解决将来这么多男人找不到对象的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现在有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了,据说北京已经允许生二胎了,不过我觉得这也不能解决问题,北京人愿意不愿意生二胎还在两可之间,就算他们愿意生二胎,可是二胎又都能净生女孩吗? 我这里有个自以为非常非常好的点子,我叫它钻石点子。我这个点子,不仅能让女孩充足,而且还能让女孩过剩。 我的点子是什么呢?我的这个点子,说起来也不是我的发明,不是什么稀罕的玩艺,是政府早已经用过的,只是政府自己没注意罢了。我的这个点子就是把女孩变成商品。把女孩都送到超市里,明码标上价,比如最优秀的女孩就是30万,中等女孩就是25万,差的就是20万。 女孩这一变成商品,我保证今后不再有女孩不足的事。超市里肯定每天都满满的,买一女孩送一身衣服,肯定也推销不完。这样我们还会说女孩不足吗?我们肯定都得说,女孩太多了,已经严重过剩了,不能再生女孩了。如果有哪个小伙子没有对象,抱怨女孩太少,我们就可以把他领到超市门口,如果路远不方便领,也可以拍成电视给他看,对他说:“你看女孩少吗?我们现在是女孩过剩,不是不足,只是需求不足。”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气得要骂我了。他们会骂:“你这是什么钻石点子,是狗屎点子!女孩总数量明明不够,你怎么能说女孩严重过剩呢,怎么能让不再生女孩了呢?超市里女孩多,是虚假繁荣,是因为很多男孩买不起,如果按一对一分配的制度,超市的货架早就空了。你只看到超市里的女孩多,难道没看到外面没有对象的男孩更多吗?你的眼光怎么能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呢,你的智力怎么这么低下呢?” 哈哈,我的智力低下吗?世界上的人不都是和我一样看问题的吗?比如住房卖不出去,大家不都是说住房已经严重过剩了,不能再投资了,住房投资热应该降温了,有几个看到下边还有那么多家庭急需住房的?超市里货物满满的,办法用尽都卖不完,我们不都是说商品已经过剩了,已经完全满足人民的需要了,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吗,有几个看到还有很多老百姓缺这少那,想买而买不起的?我们也不正是拿这个来夸耀现在生产力发展了,经济繁荣了吗?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商店里货架经常空空的,我们不正是拿这个来攻击那个时期经济崩溃的吗? 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只要有商品交换,就会有商品的相对过剩,它和生产力是否发达,经济是否繁荣没有任何关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骄人的业绩。秦朝,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那个时候,樊哙卖狗肉,也是天天卖不完,这也能说那个时候生产力发达,经济繁荣吗?一百年前,各个店铺里的东西也是很难卖,也这么促销那么促销的,难道一百年前的生产力就很发达,经济就很繁荣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尽管饿殍遍野,但是粮店里的粮食照样过剩,丰收地区的粮价照样低得出奇,照样有许多农产品因为卖不掉而烂在地里或者烂在商人的仓库里,照样有牛奶被倒进河里,这个看一下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和茅盾的《春蚕》等,就知道了,而且你还会发现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30年前,计划经济时期,如果搞的是市场经济,不搞按人头分配的话,那个时候,商店里的东西照样满满的。比方说,那个时候假设自行车200块钱一辆,放在商店里,让大家自由购买,商店里肯定堆的都是自行车,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白糖5块钱一斤,让大家自由购买,白糖肯定也得堆得跟小山似的。 而30年前不是这样的,那时都是按人头分配消费品的,比方说发给每个家庭糖票,糖价又很低,这样每个家庭都能买起,商店里就没有多少白糖剩余了。 有人可能还要说,那个时候,一个家庭一个月才分一两斤白糖,哪够吃的,这也能叫满足人民的需要?现在,白糖想买多少就买多少,难道现在不是比过去好吗?这话其实又绕回到上面去了,还是上面的问题没搞清楚。一百年前,对于有钱人来说,白糖也是要多少有多少,商店里堆的满满的。你现在是有钱人,你说这话,你就没看到一多半老百姓都是舍不得吃白糖的,正是因为一多半的老百姓都不吃白糖,所以才造成商店里白糖看起来很多,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你不能因为自己把白糖吃腻了,就说所有人都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当然,现在的生产力的确比30年前发达,白糖的总产量比30年前要高的多,但是这是生产力发达的缘故,而生产力的发达则和市场经济没有关系。生产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步的,而市场经济仅仅是一种体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改变,所以物质的不断增加是生产力和科技不断发展的结果。计划经济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和科技也是要进步的,30年后的生活就会比30年前的生活好得多。现在和解放前都是市场经济,但是现在的生活普遍比解放前要好,你又能说现在的市场经济比解放前的市场经济好吗?不能。都是一样的市场经济,哪有现在的市场经济和解放前的市场经济之分呢,怎么能说现在的市场经济比过去的市场经济好呢?其实现在比过去好是生产力和科技的功劳。所以,不能说现在的物质总量比过去多,就说是市场经济的功劳,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好,这应该是生产力的功劳,是科技的功劳。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从表面上说,就是产品如何分配的区别(产品如何分配是生产关系里很重要的一条),是按人头分配还是按购买力分配(它们的区别,从本质上说,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区别,因为只有公有制才能按人头分配,只有私有制才按购买力分配,故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中核心的一条),而与物质财富的多少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生产出来了一定数量的产品,对这些产品如何分配,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同。比方说,当前这里有一堆产品,计划经济是按人头来分配它的,市场经济是按购买里来分配的,而这一堆产品的数量是一样的。因为计划经济是按人头分配的,总能把这一堆货物分完,所以就不会有相对过剩的虚假繁荣,商店里不会有积压。因为市场经济是按购买力分配的,所以有钱人就能购买,没钱人就只能看人家购买,而有钱人的正常需求是有限的,所以他也不可能买很多很多,这样就必然卖不完,造成相对过剩的虚假繁荣。而且这个时候,有钱人通常可以购买超过一般人正常需求比较多的产品,这样有钱人就过着极度奢靡浪费的生活。于是就产生了穷人消费不起而富人铺张浪费的现象。再拿开头那个男女比例的例子打个比方吧。假设现在男人是1000万,女人是900万,按照计划经济的方法来分配,就是一个女人配一个男人,当然女人就会不足,还要缺少100万,这时计划经济就得再计划生100万。而按照市场经济的分配方法,给女人定上价,谁有钱谁买,这样没有钱的男人就买不起,有钱的就可以买很多,但是他们又买不完,这就造成女人相对过剩,市场经济就会说,不能再生女孩了。这一不让生女孩,那些没有老婆的男人,就更没有指望了。 上面两种经济体制,两种分配方法,你赞成哪一种呢?富人当然不会赞成计划经济,这样他们就不能过高人一等的奢华生活。当然,他们不会说他们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奢华生活才支持市场经济的。他们会利用他们控制的媒体,他们控制的教科书,大吹市场经济的好处,能使效益最大化,能使资源最合理配置,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潜能等等。可是,这些和穷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别说它的效益根本就不能最大化,也不能使资源合理配置,也不能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就算它的效益再能最大化,资源再能合理的配置,能使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最高,最后产品还是被他们拿去了。所以穷老百姓都喜欢计划经济的那种分配方法。可是,穷老百姓中的一些,可能是受教育太深的缘故,总要为富人鼓吹市场经济的各种好处,好象他是一个身为分文,而坚持真理的主。 一夫多妻,是老百姓不喜欢的制度,是老百姓要废除的,这个已经废除了。同样,一人多财,也是不合理的制度,是老百姓不喜欢的制度,也应该废除。不过,废除这个制度,比废除一夫多妻制还要难得多,因为一人多财的幌子比一夫多妻的幌子要漂亮得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0 8:38:31编辑过]
如果仅仅从分配的角度看,楼主的看法不能说毫无根据;但经济制度是一个整体,如果从生产-分配-再生产的角度看问题,楼主的观点的破绽是非常明显的——在同样的前提下,市场经济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笑话,为什么在同样的前提下,市场经济会比计划经济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呢?
市场经济总有相对过剩存在,一到相对过剩的时候,市场经济就要停止生产了,或者生产已经很慢了,这时几乎就不创造财富了.而计划经济,则没有相对过剩,它要一直创造下去,直到满足所有人为止,你说谁创造的财富多.就拿住房来说,假设全国有4亿家庭,需要4亿套住房,而市场经济只创造到1亿的时候,就相对过剩了,就基本创造不下去了,而计划经济要一直创造到4亿套为止,你说谁创造的财富多?
.而计划经济,则没有相对过剩,它要一直创造下去,直到满足所有人为止,你说谁创造的财富多.就拿住房来说,假设全国有4亿家庭,需要4亿套住房,而市场经济只创造到1亿的时候,就相对过剩了,就基本创造不下去了,而计划经济要一直创造到4亿套为止,你说谁创造的财富多?
你这是想当然吧。
你的意思不就是想说现在只能让少数人过富有的日子不就得了吗,何必绕这么大的弯子,说什么让稀缺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那你说说哪年哪月物质能极大丰富呢?物质有极大丰富的时候吗?一千年前,会说一千年后物质极大丰富,一千年后会说一千年前物质匮乏。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物质不极大丰富,若干年后会极大丰富;而若干年后,那时人民也不会认为他们的物质极大丰富,还得再过若干年才能极大丰富,所以根本就没有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
土灶:
你的意思不就是想说现在只能让少数人过富有的日子不就得了吗,何必绕这么大的弯子,说什么让稀缺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那你说说哪年哪月物质能极大丰富呢?物质有极大丰富的时候吗?一千年前,会说一千年后物质极大丰富,一千年后会说一千年前物质匮乏。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物质不极大丰富,若干年后会极大丰富;而若干年后,那时人民也不会认为他们的物质极大丰富,还得再过若干年才能极大丰富,所以根本就没有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
每个时代的优势都会有终结的那一天,现今时代当全世界的GDP增长率低于1%之后才是谈社会主义的最好时机。
可是,你有没有想到,计划经济也不是说完全按照人的需要进行生产和分配,劳动产品的分配也有可能掌握在权力阶层手中啊,这种集中分配的弊端显而易见啊。寻租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可是,你有没有想到,计划经济也不是说完全按照人的需要进行生产和分配,劳动产品的分配也有可能掌握在权力阶层手中啊,这种集中分配的弊端显而易见啊。寻租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计划经济最起码在理论上能行通,腐败的事那是后面要解决的。可是,市场经济连理论上也行不通,即使解决了腐败还是行不通。比方说,做一个工程,方案1在理论上能行通,但是有材料不足的困难;方案2在理论上行不通,同样也有材料不足的苦难。假设只有这两个方案,你选哪个呢?方案1虽然有材料不足的苦难,但是只要克服这个困难,就行了;而方案2即使克服了材料不足的困难,还是行不通。
再者说,只要实行了真正的计划经济,腐败是会很小的,因为计划经济里能造成腐败的条件很少。例如,计划经济里货币的用处不再向市场经济里这么大,例如许多物资都是直接划拨,没有货币参与购买,这样腐败就要小的多。
(1)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3)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表明,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争论和判别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谁优谁劣,而是要完善我们现时的公共管理机制,使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社会和谐而繁荣,社会经济面貌日新月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楼主最好看看改革的历史,为什么要改革,国家的领导人是否是吃饱了撑的,唯恐天下不乱,放着公平不公平,放着和谐不和谐。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相对于西方太穷,而不是分配不公,效率问题在80—90年代讨论了很多,也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问题,东欧的改革更彻底。这是为什么?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言人?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威理论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走狗。
因此,经济学研究的不仅仅是财富分配的问题,而关键是研究财富如何生产的问题,没有财富,你分配什么。从本质说,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键区别就在于如何生产财富。
财富的生产靠什么?不仅仅靠生产要素的量,关键要看生产要素的质,人是最能动的生产要素,如果按需要分配,那么生产方式如何?仍然是计划经济的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再有能力也不能够多得,而没有能力也不能够少分配,没有私有财产,个人生产的能力能不能充分调动,这是实践已经证明了的。
计划经济最起码在理论上能行通,腐败的事那是后面要解决的。可是,市场经济连理论上也行不通,即使解决了腐败还是行不通。比方说,做一个工程,方案1在理论上能行通,但是有材料不足的困难;方案2在理论上行不通,同样也有材料不足的苦难。假设只有这两个方案,你选哪个呢?方案1虽然有材料不足的苦难,但是只要克服这个困难,就行了;而方案2即使克服了材料不足的困难,还是行不通。
再者说,只要实行了真正的计划经济,腐败是会很小的,因为计划经济里能造成腐败的条件很少。例如,计划经济里货币的用处不再向市场经济里这么大,例如许多物资都是直接划拨,没有货币参与购买,这样腐败就要小的多。
(1)说市场在理论上行不通,本身说法就是有违事实的,如果理论上都行不通,那为什么要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呢?
(2)什么是真正的计划经济?真正的计划经济是怎样制约腐败的?
(3)除非是在特殊时期,例如苏联的战时经济政策,物资划拨已被证明是缺乏激励的,而且,物资划拨对决策机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要求太高了,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办法实现。
(1)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3)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表明,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争论和判别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谁优谁劣,而是要完善我们现时的公共管理机制,使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社会和谐而繁荣,社会经济面貌日新月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典型的改良主义!你现在正用一把石斧头,不管怎么改良,作用都不大,还是换一把铁斧头吧。
楼主最好看看改革的历史,为什么要改革,国家的领导人是否是吃饱了撑的,唯恐天下不乱,放着公平不公平,放着和谐不和谐。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相对于西方太穷,而不是分配不公,效率问题在80—90年代讨论了很多,也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问题,东欧的改革更彻底。这是为什么?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言人?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威理论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走狗。
因此,经济学研究的不仅仅是财富分配的问题,而关键是研究财富如何生产的问题,没有财富,你分配什么。从本质说,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键区别就在于如何生产财富。
财富的生产靠什么?不仅仅靠生产要素的量,关键要看生产要素的质,人是最能动的生产要素,如果按需要分配,那么生产方式如何?仍然是计划经济的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再有能力也不能够多得,而没有能力也不能够少分配,没有私有财产,个人生产的能力能不能充分调动,这是实践已经证明了的。
看看袁世凯复辟宣言,以及他的走狗们写的鼓吹帝制的文章,你也会觉得帝制好的。谁干某事,不说某事好?
不分配,生产干什么?
你以为私有制企业就不是大锅饭吗?更是大锅饭。私有制企业里的职工,混饭、聊天的、磨洋工的更多。不信,可以去问问私有制企业的工人。其实,这个问题,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可以想到的,不需要调查。企业给私人了,只有老板最有积极性,工人会有积极性吗?企业能象土地一样每家分一块,各家干各家的吗?能一个人或一家一个企业吗?当然不能。既然不能,那就只有老板有积极性,工人没有,还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
你可能要说,不能实行记件工资吗?实际上,能真正实行计件工资的有几个?多数都是流水作业,是很难记件的。再说,实行记件工资就没有磨洋工的了吗?我问过一个打工者。他说,他是生产电熨斗的,一个班组流水作业。开始老板一个班给盯的任务是1000,他们很快就完成了。完成后,老板又给加,他们又完成了。后来,他们干脆就磨起来了。一个班就做那么多,偷偷地磨。反正做多了老板也不多给钱。
再说,很多企业得有定单才能生产。而很多企业的定单是不足的,所以开工很不足,经常性的停工。这样,生产量能大吗?
看看袁世凯复辟宣言,以及他的走狗们写的鼓吹帝制的文章,你也会觉得帝制好的。谁干某事,不说某事好?
不分配,生产干什么?
你以为私有制企业就不是大锅饭吗?更是大锅饭。私有制企业里的职工,混饭、聊天的、磨洋工的更多。不信,可以去问问私有制企业的工人。其实,这个问题,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可以想到的,不需要调查。企业给私人了,只有老板最有积极性,工人会有积极性吗?企业能象土地一样每家分一块,各家干各家的吗?能一个人或一家一个企业吗?当然不能。既然不能,那就只有老板有积极性,工人没有,还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
你可能要说,不能实行记件工资吗?实际上,能真正实行计件工资的有几个?多数都是流水作业,是很难记件的。再说,实行记件工资就没有磨洋工的了吗?我问过一个打工者。他说,他是生产电熨斗的,一个班组流水作业。开始老板一个班给盯的任务是1000,他们很快就完成了。完成后,老板又给加,他们又完成了。后来,他们干脆就磨起来了。一个班就做那么多,偷偷地磨。反正做多了老板也不多给钱。
再说,很多企业得有定单才能生产。而很多企业的定单是不足的,所以开工很不足,经常性的停工。这样,生产量能大吗?
你这是什么逻辑,是先生产,还是先分配,分配虽是生产的前提,但没有生产,你分配什么?
改革是分配问题吗?如果是,是因为分配公平吗?
哈哈,我国支持改革的经济理论家都是“他的走狗”,谁的走狗?
“效率问题在80—90年代讨论了很多”,有事实,有理论,你可以看看。磨洋工的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给老板磨,那么必须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劳动力,就现在这个情况,你磨,你下去磨罢。定单问题要看什么产业,供过于求的产业当然拿不到定单,但供不应求的产业怎么什么时候都有活干。其实,不是有没有定单问题,关键还是积极性问题。
你这是想当然吧。
你们两个都不是好鸟,都忽略了客观制约成本条件!土灶诠释的全错,你诠释的市场经济也好不到哪里去。生产过剩实际上是行业比例失调了。
不分行业的人存在着分配上的搏弈关系,市场经济下由于企业只有自身的经济核算而没有社会整体的经济核算,某一行业就会拼命扩大生产,而使整个经济比例失调(不能扩大生产,受现有工业体系技术力生产水平和客观资源的影响)。
而土灶设计的计划经济系统是静态的计划经济系统而不是动态的,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社会永远是短缺的,正是短缺产生了经济。
计划经济只不过是限定条件下是最大化生产,是一种集中控制分散决策的数理化系统。
“效率问题在80—90年代讨论了很多”,有事实,有理论,你可以看看。磨洋工的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给老板磨,那么必须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劳动力,就现在这个情况,你磨,你下去磨罢。定单问题要看什么产业,供过于求的产业当然拿不到定单,但供不应求的产业怎么什么时候都有活干。其实,不是有没有定单问题,关键还是积极性问题。
考虑到“国际金字塔”似的没有体系没有??????????????用人去拼机器是最蠢猪的行为。如一个国家用人力生产9亿条裤子,去换人家有高附加值的东西,而人家这个领域的人就是在磨洋工。什么狗屁比较优势,完全它妈的汉奸经济学。
让一群人一天24小时不停挖土的体制,和一个去造挖土机一天挖土一小时,绝大多数人磨洋工业体制?那一个效率高??????
市场经济提高人的效率,而计划经济提高机器效率,人的效率再高也拼不过机器!
发展经济不是它妈的赚钱(特别是外币,人家都在拼命印钱,用废纸来大量购买中国这个实体经济的财富,我们不是怨大头么???),而是造物和拥有造物的能力,什么它妈的狗屁比较优势,老子不参加你的国际分工,而是以我为主,输出自己的工业体系来架空西方工业体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5 14:03:41编辑过]
“效率问题在80—90年代讨论了很多”,有事实,有理论,你可以看看。磨洋工的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给老板磨,那么必须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劳动力,就现在这个情况,你磨,你下去磨罢。定单问题要看什么产业,供过于求的产业当然拿不到定单,但供不应求的产业怎么什么时候都有活干。其实,不是有没有定单问题,关键还是积极性问题。
这个问题,我和你磨嘴皮子没用,你可以亲自到车间里干一段时间体会体会,看看有没有磨洋工的;当然,你也可以问一问打工者,不过,你要选熟悉的,无话不谈的去问。
让一群人一天24小时不停挖土的体制,和一个去造挖土机一天挖土一小时,绝大多数人磨洋工业体制?那一个效率高??????
市场经济提高人的效率,而计划经济提高机器效率,人的效率再高也拼不过机器!
讨论问题要凭理性,不要凭激情,看了你几个贴,感觉还可以,但此贴不怎么样。
你怎么也应当知道机器首先是人造的,人造机器的积极性不高,怎么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机器。其次,你还应当知道机器是人掌握的,人不开机器,甚至咂坏机器,其效率何在。谁能够提高人的积极性,谁就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战败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关键就在于他们尚存在掌握尖端技术的人,美国为什么在近期崛起,看看他的人才战略就行,笼络世界各国的高尖人才,战前我国的英才被其掠夺走多少,前苏联解体后人才又被美国掠夺走多些。只有人才是创造财富的真正动力,不过只能说只有具有积极性的人才是创造财富的真正动力。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